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3.1.1《六国论》同步练习1(苏教版必修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2013 高中语文 秋季 一轮 复习 备课 系列 3.1 同步 练习 苏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一、语段阅读阅读课文46段,完成14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道义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实在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解析:选B。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B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C斯用兵之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选D。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A.用,介词;因为,介词。B.跟、同、和,介词;比,介词。C.助词,相当于“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
2、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后秦击赵者再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解析:选C。存亡:都是存在与灭亡的意思。A.故事:文中的意思是“旧事”,现代汉语常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描述对象的事件,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B.再:文中的意思是“两次”,现在是“下一次”“第二次”。D.不行:文中意思是“不去”,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3、智力孤危”。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解析:选D。文中“天下之大”指北宋王朝。二、语言运用5(2010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答:_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的乐韵,根据“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要注意字数要求。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
4、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6把下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_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答案:一、基础考查1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赂(l):贿赂,指向秦割地求和B暴霜露,斩荆棘 暴(p):暴露,意思是冒着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y):结交,亲附D洎牧以谗诛 洎(j):及,等到解析:选C。“与”读“y”。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C。都是“打算、策略”的意思。A.招致;邀请。B.同“倘”,如果;抵挡。D.适宜,得当;得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A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不同B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C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相同D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
6、解析:选A。都是介词,是“用”,是“因”。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解析:选C。例句中的“却”为使动用法,使退却。C项中“阙”也为使动用法,使侵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C至于颠覆,理固亦然。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解析:选D。强援:都是指强有力的支持。A项,“其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义);古义指它的实际情况。B
7、项,“故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指旧事、成例。C项,“至于”,今义是连词;古义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六国论的选段,回答68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
8、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B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始:起初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吝惜解析:选D。爱,爱惜。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B。均表并列。A项,判断句的标志词/用在句中,表停顿。C项,代词,他们的/副词,恐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126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