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0曹刿论战教材习题课件2 新人教版 (2).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0曹刿论战教材习题课件2 新人教版 2 2022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20 论战 教材 习题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教材习题讲解1.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请见 _ 参战 _请见论战参战释疑复述课文:参考“课文细讲点拨”中的“译文”来复述。教材习题讲解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战前的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所向为基础的。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一开始占据优势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士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战局,结果一举破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急于追击,这表明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对方用计。曹刿在战争中可谓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教材习题讲解3.课文
2、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曹刿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对话,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第三段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则把曹刿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住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教材习题讲解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安排,使文章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教材习题讲解4.熟读并背诵课文。略。教材习题讲解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
3、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古义:可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教材习题讲解6.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曹刿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心所向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只有取信于民才“可以一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使鲁军战胜了齐军。另外,曹刿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积极向鲁庄公出谋献策,这说明他有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38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