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类型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3747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85.4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第一 单元 民风 民俗 阅读 2022 2023 学年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核心 素养 部编版
    资源描述:

    1、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课内阅读)单元主题概述单元概述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语文要素及其解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

    2、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现了单元编排上的整体性。核心素养阅读训练一、(2022吉林白山期末)课内阅读。阅读正文阅读提示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

    3、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本文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俗民风,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处处悬灯结彩,小孩子们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非常热闹。表达了作者的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喜爱之情。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本语段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了解北京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指的是什么,了解从哪些地方表现了元宵节的美好快乐。1.请你在文中找出4个意思一样的词语。_

    4、2.元宵节指的是(具体时间),这一天人们_,小孩子们_,大家还必须_。3.文段中作者从_和_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4.句中的“又”表示_,句此文段内容的_和_,从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_的段落结构。5.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请你写出一两句。二、(2022河南南阳期中)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题。阅读正文阅读提示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

    5、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呀!孥孥说得对。”“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的烟气往上一冲而已!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放了,它会起锅

    6、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呃”他惊异地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语段选自腊八粥。腊八粥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1.八儿为什么“进进出出”灶房?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八儿怎样的心情?2.根据对选文的理解,下面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A.“住方家大

    7、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说明八儿快要饿疯了。B.“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这句话表现了八儿渴望马上喝粥的急切心情。C.八儿让妈妈抱起来看看锅里,是想看看锅里的粥是否糊了。3.请根据提示内容填空。选段中作者运用( )描写、( )描写、( )描写来表现八儿等粥时的心情,与课文中喝粥相比,这部分写得(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4.在八儿眼中妈妈的爱就是那碗腊八粥,联系生活想一想,对于你来说妈妈的爱是什么?请概括写一写。三、(2022陕西安康期末)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阅读正文阅读提示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是唐代诗人

    8、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_。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3.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五、(2021云南昆明校考期中)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阅读正文阅读提示迢迢

    9、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字词。(1)擢 (2)零 (3)盈盈 (4)脉脉 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五、(2020河南漯河小升初)课内阅读。阅读正文阅读提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

    10、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1.解释词语。十五夜:_ 尽:_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表现了诗人的感情。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亲的五言律诗。( )(2)“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惆怅的心境。( )(3)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4.这是中秋佳节之时寄友人的一首诗,回顾累积,请你再写

    11、出两句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诗句。六、(2020山东日照期末)阅读。阅读正文阅读提示藏戏(节选)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

    12、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

    13、色代表柔顺。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语段选自藏戏。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描绘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和鲜明的特色,表现出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涵。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1.为加点字注音。脱缰( )琼( )结敦( )厚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哄堂大笑:_(2)两面三刀:_3.选文开始用了三个反问句,反映出藏戏的特点有_、_、_

    14、。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5.文中第到第_自然段详写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唐东杰布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一律 一色 都是 通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一律”的意思是都是一个样子。“清一色”的意思是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都是”表示全部都是这样。“通通”的意思是全部。故这四个词语意思相同。2.正月十五 张灯结彩 燃放花炮 吃元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

    15、元宵呀!”可知,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看花灯,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大家还必须吃元宵。3.数量多 种类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文章主要讲了花灯的形状与种类,有玻璃的、牛角的、彩绘故事得等形状,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种类。4.再一个(前面已经有一个高潮) 开头 结尾 总分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句中的“又”表示再一次,句此文段内容的总起句和总结句,这个片段先总写了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接着具体介绍了元宵节的风俗习

    16、惯,最后总写元宵节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因此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识记和积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七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二、1.因为八儿着急看腊八粥是否熟了,急着喝粥。从中读出八儿喜爱腊八粥,急切喝粥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联系句子“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可知,八儿“进进出出”灶房是想看看腊八粥煮好没

    17、有。从“进进出出”这个词可以体会到他焦急和迫不及待的心情。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阅读句子“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这句话说明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故表述错误。B阅读句子“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可知,这句话表现了八儿渴望马上喝粥的急切心情。故表述正确。C阅读文章可知,八儿让妈妈抱起来看看锅里,是想看看锅里的粥是否熟了。故表述错误。3.语言 动作 神态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答题时,需认真分析句子,尤其要善于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了解各种描写方法后就可对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判断。

    18、如: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从“进进出出、看、叹气”等词可知写出了八儿的动作。从“妈,妈,要到什么时候”可知写出了八儿的语

    19、言。从“喜得快要发疯”可知写出了八儿的神态。4.妈妈的爱是心灵的慰藉,是最好的良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对于我来说,妈妈的爱是雨中倾斜的雨伞。三、1.寒食节【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从题目寒食,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2.黄昏时候,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翻译。翻译诗句时,要关注重点字词的意思。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翻译为:黄昏

    20、时候,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3.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A.“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是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并不是市井街巷。说法错误。B.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并不是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说法错误。C.正确。四、1.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迢迢牵牛星是汉代的五言诗,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

    21、.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零落。 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含情相视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擢: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2)零:落下。(3)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4)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3.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的故事。借天上的牛郎织女星故事,以织女思念牛郎写人间的夫妇离别之苦,表达了深沉的哀怨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

    22、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五、1.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都。【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尽:都。2.唐 王建 地 树 鸦 露 桂花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解析】本题考查诗的作者、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所写。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描写的景物有:地、树、鸦、露、桂花。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感情。3.(1) (2) (3)【解

    23、析】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错误,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亲的七言绝句。正确。正确。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与识记。与传统节日、习俗有关的诗句。与重阳节有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与清明节节有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六、1.jing qing dn【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这个词语读什么,然后根据词语写出拼音,书写拼音时一定要注意是写加点字的拼音,同时拼音要书写规范。2.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人笑。本文形容人们对唐东杰布的理想的嘲笑,不相信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指耍两面于法。

    24、本文指巫女心存不轨,阴险狡猾,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联系上下人理解词语的意思。(1)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词语出现在句子“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在句中的意思是大家嘲笑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的宏愿,认为他不可能实现。(2)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的人。词语出现在句子“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在句中的意思是巫女居心不良,阴险狡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3.戴着面具 演出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解析】本题考查这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和所用的修辞。反

    25、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段落并排,达到种加强语势的效果。这三个句子从内容与形式来看,每一个都运用了反问修辞,三个自然段又构成了排比。概括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的主要特点。4.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解析】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原句改为:去掉反问词“还呢”;句末问号改为句号;“有”改为“没有”。5.4 7 唐东杰布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劝人行善、为民造福,是个为他人着想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阅读短文内容进行分析可知从第4-7都在介绍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根据句子“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这句话中“野马脱缰般的激流、咆哮”这些词语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表明了唐东杰布立誓要在江山架桥的原因,间接赞扬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根据句子“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可知唐东杰布一心为他人着想,时刻劝人行善的高尚品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74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