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讲义 检测)-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单元讲义 检测-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部编版 第四 单元 讲义 检测 2022 2023 学年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复习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单元基础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10.古诗三首一、词语解释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时将要。快走:驰骋。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跑。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等闲:平常。锤:敲打,锤击。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焚:烧。任:任凭尔:你。咬定:这里指的是紧紧抓住。立根:扎根在土里。二、多音字1.似:s相似sh似的2.当:dng当前dng适当3.络:lu脉络lo络子4.骨:g骨头g骨碌、花骨朵三、诗歌赏析1.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有“诗鬼”之称。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通过“沙如雪”“月似钩”写了边疆战场的景色,后两句“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抒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义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2.石灰吟是明代名臣于谦的作品。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石灰开采、烧制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中的“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高尚的情操。3.竹石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的作品。郑燮,号板桥,人称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这首诗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竹子的品格。第一句中的一个“咬”字运用了
3、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最后一句中“任”写出了竹子姿态豪迈,“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四、课后习题1.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原野上任意驰骋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2.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
4、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刚正不阿的精神。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五、拓展1.岁寒三友:松、竹、梅。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3.托物言志的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流)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词语苦刑冷笑魔鬼僻静尖锐严峻避免埋头幼稚局势含糊娱乐场慈祥过度残暴匪徒执行会意占据安定法庭拘留所满脸横肉勉强暂时恐惧皮靴胳膊侦探瞅见军阀乱蓬蓬二、多音字难nn(难忘)(艰难)nn(被难)(灾难)冲chng(怒气冲冲、冲击)chng(冲着)糊h(糊涂、模糊)h(糊弄)便bin(方便、便衣)pin(便宜)三、近义词慈祥(慈爱)会意(领会)避免(防止)耐心(耐烦)可惜(惋惜)严峻(严苛)恐惧(恐怖)纷乱(混乱)占据(占领)四、反义词坚决犹豫含糊清晰慈祥凶狠幼稚成熟伟大渺小恐惧镇定沉着慌乱僻静喧闹五、课文解析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
6、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采用倒叙手法,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重时、被害后的情形,赞美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处变不惊、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答:父亲早出晚归,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说明当时局势紧张。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所以父亲要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3.“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
7、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1)被捕前一向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当“我”好奇地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时,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2)“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3)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4.“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1)这是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2)在形势险迷、处危险的情况下,父亲内心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一心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全然不顾自身安危。(3)表现了父亲无私无畏的革命
8、精神。5.“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1)面对敌人,“我”的恐惧紧张与父亲的沉看冷静形成对比,(2)更加衬托出父亲的处变不惊。6.“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2))“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慈祥”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深沉的爱。7.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1)文章开头写了“1927
9、年4月28_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4月28日”,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前后照应。(2)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课外拓展1.ABCC式四字词:怒气冲冲、兴致勃勃、人心惶惶、得意扬扬、风尘仆仆、喜气洋洋、神采奕奕。2.“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明不白、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3.“一而”式的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概而论、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4.形容英雄人
10、物的成语: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光明磊落、舍生忘死5.李大钊名言:(1)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2)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却有把握的就是今天。12.为人民服务一、词语批评兴旺目标彻底压迫剥削意义利益牺牲司马迁炊事员泰山奋斗哀思寄托制度死得其所五湖四海解放革命责任二、多音字尽jn(尽管)jn(尽力)解ji(解救)ji(押解)xi(解数)给gi(送给)j(给予)削xu(剥削)xio(削铅笔)三、近义词改正(纠正)解救(拯救)采用(采纳)兴旺(兴盛)压迫(欺压)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寄托(寄予)四、反义词批评表扬采用舍弃团结分裂兴旺萧条压迫反抗五、课文解析1
1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紧扣“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深刻阐明一个革命者应该正确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观点,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向张思德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答: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待生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二是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三是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四是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3.读下
12、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都是紧扣“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写的。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不怕任何人批评;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课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
13、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里;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5.结合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1)这句话是说: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2)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翔躬尽瘁,死面后已,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周总理总理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的死比泰山还重。(3)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
14、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4)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6.“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点明主题。这句话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2)“完全”“彻底”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用语的严谨,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更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六、课外拓展1.含两个数字的成语:五湖四海、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五光
15、十色、七零八落、七嘴八舌2.毛泽东语录:(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不到长城非好汉。3.毛泽东诗词名句:(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4.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16、务有高尚品质的人,还有周恩来总理、李大钊、雷锋、焦裕禄等。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重点词语震撼解放暗堡瞪着迸射炸掉掩护恳切炸毁斜坡导火索坚毅眺望烟雾开辟迎风飘扬昂首挺胸疯狂董存瑞手榴弹光滑战壕二、近义词封锁封闭狡狷狡诈震撼震动仇恨仇视迸射迸发惊天动地震天动地恳切诚恳开辟开拓坚毅坚定光滑光洁昂首挺胸昂首挺立三、反义词仇恨热爱狡猾老实封锁开放光滑粗糙昂首挺胸低眉顺眼惊天动地无声无息四、词语搭配跃出战蠔冒起白烟喷出火舌开辟道路眺望远方光滑的斜坡钢铸一般的脸狡猾的敌人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匍匐前进万分紧急的关头坚毅的光芒坚决地说恳切地说接二连三地扔五、词语积累拟写声音的四字词语:扑味扑味 滴答滴答 轰隆轰
17、隆 嘎吱嘎吱 哗啦哗啦 叮咚叮咚六、重点句子1.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比喻】“像潮水一般”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勇往直前进攻的画面2.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比喻】将敌军密集的子弹比喻成“火舌”,写出了敌人火力的凶猛。“突然”说明敌人早有准备,也表明敌人的暗堡藏得很隐蔽。3.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神态描写】“瞪”写出了董存瑞对敌人的仇恨。4.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动作描写】写出了董存瑞动作敏捷、战斗经验丰富。5.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
18、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动作描写】“托、顶、拉”等动作,形象地描绘出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毫不犹豫地牺牲自我的形象。七、文章探究1.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拟写小标题。遇上暗堡请求炸暗堡逼近暗堡舍身炸暗堡解放隆化。2.课文中为什么用“瞪着”,而不用“看着”或“望着”?“瞪着”体现了董存瑞此时的满腔怒火和对敌人的仇恨,而“看着”和“望着”则没有这种感情色彩。3.董存瑞为什么不再“跃进”,而是“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这说明了什么?因为在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下,董存瑞前进的道路非常艰难,此时他已经不能再“跃进”了。这说明董存瑞在十分困难和
19、危险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勇敢机智地前进。4.从文中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董存瑞为了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无数革命先烈的奋勇献身,最终才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语文园地1.“凤头、猪肚、豹尾”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2.有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例如: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松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
20、任尔东西南北风。3.用古诗名言填空(1)有些话你不爱听,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记住会有好处的。(2)我种了两盆花,一朵玫瑰一朵牡丹,我天天给玫瑰浇水、施肥,不料“有意裁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竟然牡丹还比玫瑰早开了花。(3)王杨的爷爷勤劳致富,但他依然节俭,他经常对孩子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勤劳节俭的家风正代代相传。(4)小张同学不太爱读书,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你一定要多读书,多经历,才会越来越聪明啊!”(5)“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爸爸对叔叔说道,“我们要好好地孝顺父母,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1、。”那样,后悔就来不及了。”考点提示1.古诗三首:考查对马诗石灰吟和竹石的理解运用;考查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句子的翻译;考查马诗石灰吟和竹石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马诗渴望建功立业;石灰吟不畏强权、不惧打压,甘愿用生命来维护清白;竹石刚正不阿、绝不妥协)。2.十六年前的回忆:考查对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考查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忠于革命、坚贞不屈、为理想献身);考查首尾呼应的好处。3.为人民服务:考查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和体会(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比泰山还重,为损害人民利益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
22、;考查关联词;考查这篇演讲稿的主要观点(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考查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考查董存瑞的人物形象和品格。5.语文园地:考查文章开头、结尾的特点和作用;考查事物在咏物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哪些品格和志向;考查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对文章表达有何效果;考查俗语的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b mink xnp pncn boyn jn fi t j sh ch db xuyu zh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燕山(yn) 坚劲(jn) 侦探(zhn) 临场发挥(ln)B暂时(zn) 噎着(y)宪兵 (xin)
23、奄奄一息(yn)C哽咽(yn)绞刑(jio)瞻仰(zhn) 两鬓斑白(bn)D铭记(mng) 追悼(dio)收敛 (lin) 怒气冲冲(n)3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A迸射责任 制度 眼疾手快B嘹亮送葬 哀思 粉骨碎身C开辟寄托钢铸精兵减政D战壕匍匐恳切一目了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到事情已经被解决了,她顿时喜出望外。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了。C哥哥离开家时,奶奶再三嘱咐,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的。D这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终于被执行了死刑,总算是死得其所。5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例: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A那个
24、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B老师大声喊到:“预备跑!”C我永远忘不了加入少先队的那天2020年6月1日。D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兴发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做到自然大方。B石灰吟马诗竹石都是通过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C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表达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D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被捕时“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展现了革命者的临危不惧、沉着镇定。7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尖锐:物体有锋芒,容易刺破其他物体的;锋利。认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敏锐。(声音)高而刺耳。(
25、言论、斗争等)激烈。(1)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我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2)他的漫画尖锐活泼,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3)新闻发言人总能面带微笑地回应尖锐的提问,这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 8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D语言描写 E环境描写(1)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2)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3)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4)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5)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
26、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 )9按要求写句子。(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 (2)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3)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4)仿照画“ ”的部分,补全空缺处,使之构成排比。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_,_,_;夏天骄阳似火 ,蛙鸣虫唱 ,是生命的张扬;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答案】1【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
27、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避、暴、匪、势、底、剥、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坚劲(jn)jng;侦探(zhn)zhn;B正确;C哽咽(yn)y;两鬓斑白bn;D追悼(dio)do;收敛 (lin)lin。3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C错误。“精兵减政”应改为“精兵简政”。4D【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
28、。符合选项A的意思,意思是事情解决了很高兴。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符合选项B的意思,意思是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人的死亡。符合选项C的意思,意思是奶奶再三嘱咐,害怕哥哥离开家后会出现意外等一些不好的事情。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不符合选项D的意思,该句意思是这个罪犯被执行了死刑是罪有应得,而不是死得有价值。5C【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点符号,它的主要用法包括:表示补充说明,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表示话题转换;表示话语的中断;表示声音延长;表示引出下文;表总结上文;表示插
29、说;表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用在副标题前;表示强调。“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这句话在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敌军司令部所在的具体位置是隆化中学。A句子中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B句子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C句子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那天的具体时间是2020年6月1日。D句子中破折号表示强调。由此可知,C选项句子中的破折号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6B【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口语交际和课文内容的理解。A、C、D三项都正确。B选项,不正确。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
30、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马诗通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7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枪声”一般声响很大,有些刺耳。因此,例句的“尖锐”的意思是:(声音)高而刺耳。故选。(2)从“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可以知道例句里的“尖锐”的意思是:认
31、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敏锐。故选。(3)从“新闻发言人总能面带微笑地回应”“智慧的体现”可以知道新闻发言人和记者就某个问题讨论得十分激烈,新闻发言人总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缓和场面,避免冲突。因此,例句的“尖锐”的意思是:(言论、斗争等)激烈。故选。8C BD BC B E【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1)结合“钢铸一般的脸”可知这是神态描写。(2)这是他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跑”是动作,这是动作描写。(3)结合“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可知这是神态描写,“挺立”“放射”是动作,这是动作描写。(4)“夹紧”“匍匐前进”“滚”是动作,这是动作描写。(5)结合“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可知这是环
32、境描写。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一个人想活下去,就要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 老班长摸摸嘴说,他早就吃过了。 润物悄然 万物复苏 是生命的伊始【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本题要在“重”字上进行夸张。(2)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不能不”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3)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
33、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4)仿照画线句式、结构,抓住春天的景点特点来进行仿写。二、诗词曲鉴赏(一)(2022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诗词曲鉴赏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是从 、 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答案】1比喻 如 似2B3A【解析
34、】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意思是: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诗句中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诗句中的喻词“如”“似”看出来的。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通过朗读全诗,从“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可知,这首诗中的马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
35、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结合诗中内容可知,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作者托物言志,借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故选:A。(二)(2021全国六年级期末)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5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吟:_若:_等闲:_清白:_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7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8前两句诗
36、将“烈火焚烧”与“_”进行对比,衬托了石灰的_;后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了诗人_的精神和_的追求。【答案】4明 于谦5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好像 平常,轻松 指高尚情操6无论 还是 即便 也7A8若等闲 顽强 不怕牺牲 留高尚品格在人间【分析】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5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
37、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6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前面分句“千锤万凿”与后面分句“烈火焚身”是并列表示条件的句子,可用“无论还是”。“粉骨碎身”提出假设,“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为假设关系,可用“即使也”。7本题考查古诗使用的表现手法。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
38、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8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烈火焚烧”,指烧炼石灰石,与“若等闲”对比,衬托了石灰的顽强。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67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