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类型第四单元(讲义 检测)-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部编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4674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68.2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单元讲义 检测-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部编版 第四 单元 讲义 检测 2022 2023 学年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复习 部编版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基础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10.古诗三首一、词语解释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时将要。快走:驰骋。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跑。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等闲:平常。锤:敲打,锤击。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焚:烧。任:任凭尔:你。咬定:这里指的是紧紧抓住。立根:扎根在土里。二、多音字1.似:s相似sh似的2.当:dng当前dng适当3.络:lu脉络lo络子4.骨:g骨头g骨碌、花骨朵三、诗歌赏析1.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有“诗鬼”之称。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通过“沙如雪”“月似钩”写了边疆战场的景色,后两句“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抒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义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2.石灰吟是明代名臣于谦的作品。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石灰开采、烧制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中的“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高尚的情操。3.竹石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的作品。郑燮,号板桥,人称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这首诗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竹子的品格。第一句中的一个“咬”字运用了

    3、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最后一句中“任”写出了竹子姿态豪迈,“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四、课后习题1.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原野上任意驰骋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2.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

    4、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刚正不阿的精神。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五、拓展1.岁寒三友:松、竹、梅。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3.托物言志的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流)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词语苦刑冷笑魔鬼僻静尖锐严峻避免埋头幼稚局势含糊娱乐场慈祥过度残暴匪徒执行会意占据安定法庭拘留所满脸横肉勉强暂时恐惧皮靴胳膊侦探瞅见军阀乱蓬蓬二、多音字难nn(难忘)(艰难)nn(被难)(灾难)冲chng(怒气冲冲、冲击)chng(冲着)糊h(糊涂、模糊)h(糊弄)便bin(方便、便衣)pin(便宜)三、近义词慈祥(慈爱)会意(领会)避免(防止)耐心(耐烦)可惜(惋惜)严峻(严苛)恐惧(恐怖)纷乱(混乱)占据(占领)四、反义词坚决犹豫含糊清晰慈祥凶狠幼稚成熟伟大渺小恐惧镇定沉着慌乱僻静喧闹五、课文解析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

    6、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采用倒叙手法,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重时、被害后的情形,赞美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处变不惊、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答:父亲早出晚归,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说明当时局势紧张。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所以父亲要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3.“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

    7、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1)被捕前一向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当“我”好奇地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时,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的慈祥形成鲜明对比。(2)“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3)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4.“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1)这是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2)在形势险迷、处危险的情况下,父亲内心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一心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全然不顾自身安危。(3)表现了父亲无私无畏的革命

    8、精神。5.“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1)面对敌人,“我”的恐惧紧张与父亲的沉看冷静形成对比,(2)更加衬托出父亲的处变不惊。6.“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2))“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慈祥”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深沉的爱。7.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1)文章开头写了“1927

    9、年4月28_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4月28日”,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前后照应。(2)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课外拓展1.ABCC式四字词:怒气冲冲、兴致勃勃、人心惶惶、得意扬扬、风尘仆仆、喜气洋洋、神采奕奕。2.“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明不白、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3.“一而”式的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概而论、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4.形容英雄人

    10、物的成语: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光明磊落、舍生忘死5.李大钊名言:(1)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2)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却有把握的就是今天。12.为人民服务一、词语批评兴旺目标彻底压迫剥削意义利益牺牲司马迁炊事员泰山奋斗哀思寄托制度死得其所五湖四海解放革命责任二、多音字尽jn(尽管)jn(尽力)解ji(解救)ji(押解)xi(解数)给gi(送给)j(给予)削xu(剥削)xio(削铅笔)三、近义词改正(纠正)解救(拯救)采用(采纳)兴旺(兴盛)压迫(欺压)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寄托(寄予)四、反义词批评表扬采用舍弃团结分裂兴旺萧条压迫反抗五、课文解析1

    1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紧扣“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深刻阐明一个革命者应该正确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观点,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向张思德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答: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待生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二是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三是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四是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3.读下

    12、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都是紧扣“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写的。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不怕任何人批评;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课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

    13、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里;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5.结合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1)这句话是说: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2)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翔躬尽瘁,死面后已,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周总理总理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的死比泰山还重。(3)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

    14、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4)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6.“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点明主题。这句话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2)“完全”“彻底”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用语的严谨,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更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六、课外拓展1.含两个数字的成语:五湖四海、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五光

    15、十色、七零八落、七嘴八舌2.毛泽东语录:(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不到长城非好汉。3.毛泽东诗词名句:(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4.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16、务有高尚品质的人,还有周恩来总理、李大钊、雷锋、焦裕禄等。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重点词语震撼解放暗堡瞪着迸射炸掉掩护恳切炸毁斜坡导火索坚毅眺望烟雾开辟迎风飘扬昂首挺胸疯狂董存瑞手榴弹光滑战壕二、近义词封锁封闭狡狷狡诈震撼震动仇恨仇视迸射迸发惊天动地震天动地恳切诚恳开辟开拓坚毅坚定光滑光洁昂首挺胸昂首挺立三、反义词仇恨热爱狡猾老实封锁开放光滑粗糙昂首挺胸低眉顺眼惊天动地无声无息四、词语搭配跃出战蠔冒起白烟喷出火舌开辟道路眺望远方光滑的斜坡钢铸一般的脸狡猾的敌人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匍匐前进万分紧急的关头坚毅的光芒坚决地说恳切地说接二连三地扔五、词语积累拟写声音的四字词语:扑味扑味 滴答滴答 轰隆轰

    17、隆 嘎吱嘎吱 哗啦哗啦 叮咚叮咚六、重点句子1.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比喻】“像潮水一般”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勇往直前进攻的画面2.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比喻】将敌军密集的子弹比喻成“火舌”,写出了敌人火力的凶猛。“突然”说明敌人早有准备,也表明敌人的暗堡藏得很隐蔽。3.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神态描写】“瞪”写出了董存瑞对敌人的仇恨。4.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动作描写】写出了董存瑞动作敏捷、战斗经验丰富。5.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

    18、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动作描写】“托、顶、拉”等动作,形象地描绘出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毫不犹豫地牺牲自我的形象。七、文章探究1.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拟写小标题。遇上暗堡请求炸暗堡逼近暗堡舍身炸暗堡解放隆化。2.课文中为什么用“瞪着”,而不用“看着”或“望着”?“瞪着”体现了董存瑞此时的满腔怒火和对敌人的仇恨,而“看着”和“望着”则没有这种感情色彩。3.董存瑞为什么不再“跃进”,而是“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这说明了什么?因为在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下,董存瑞前进的道路非常艰难,此时他已经不能再“跃进”了。这说明董存瑞在十分困难和

    19、危险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勇敢机智地前进。4.从文中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董存瑞为了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无数革命先烈的奋勇献身,最终才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语文园地1.“凤头、猪肚、豹尾”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2.有些事物在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例如: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松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

    20、任尔东西南北风。3.用古诗名言填空(1)有些话你不爱听,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记住会有好处的。(2)我种了两盆花,一朵玫瑰一朵牡丹,我天天给玫瑰浇水、施肥,不料“有意裁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竟然牡丹还比玫瑰早开了花。(3)王杨的爷爷勤劳致富,但他依然节俭,他经常对孩子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勤劳节俭的家风正代代相传。(4)小张同学不太爱读书,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你一定要多读书,多经历,才会越来越聪明啊!”(5)“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爸爸对叔叔说道,“我们要好好地孝顺父母,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1、。”那样,后悔就来不及了。”考点提示1.古诗三首:考查对马诗石灰吟和竹石的理解运用;考查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句子的翻译;考查马诗石灰吟和竹石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马诗渴望建功立业;石灰吟不畏强权、不惧打压,甘愿用生命来维护清白;竹石刚正不阿、绝不妥协)。2.十六年前的回忆:考查对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考查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忠于革命、坚贞不屈、为理想献身);考查首尾呼应的好处。3.为人民服务:考查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和体会(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比泰山还重,为损害人民利益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

    22、;考查关联词;考查这篇演讲稿的主要观点(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考查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考查董存瑞的人物形象和品格。5.语文园地:考查文章开头、结尾的特点和作用;考查事物在咏物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哪些品格和志向;考查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对文章表达有何效果;考查俗语的积累与运用。一、 积累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b mink xnp pncn boyn jn fi t j sh ch db xuyu zh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燕山(yn) 坚劲(jn) 侦探(zhn) 临场发挥(ln)B暂时(zn) 噎着(y)宪兵 (xin)

    23、奄奄一息(yn)C哽咽(yn)绞刑(jio)瞻仰(zhn) 两鬓斑白(bn)D铭记(mng) 追悼(dio)收敛 (lin) 怒气冲冲(n)3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是()A迸射责任 制度 眼疾手快B嘹亮送葬 哀思 粉骨碎身C开辟寄托钢铸精兵减政D战壕匍匐恳切一目了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到事情已经被解决了,她顿时喜出望外。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了。C哥哥离开家时,奶奶再三嘱咐,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的。D这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终于被执行了死刑,总算是死得其所。5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句是()例: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A那个

    24、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B老师大声喊到:“预备跑!”C我永远忘不了加入少先队的那天2020年6月1日。D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兴发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做到自然大方。B石灰吟马诗竹石都是通过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C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表达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D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被捕时“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展现了革命者的临危不惧、沉着镇定。7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尖锐:物体有锋芒,容易刺破其他物体的;锋利。认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敏锐。(声音)高而刺耳。(

    25、言论、斗争等)激烈。(1)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我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 )(2)他的漫画尖锐活泼,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3)新闻发言人总能面带微笑地回应尖锐的提问,这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 8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D语言描写 E环境描写(1)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2)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3)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4)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5)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

    26、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 )9按要求写句子。(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 (2)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3)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4)仿照画“ ”的部分,补全空缺处,使之构成排比。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_,_,_;夏天骄阳似火 ,蛙鸣虫唱 ,是生命的张扬;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答案】1【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

    27、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避、暴、匪、势、底、剥、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坚劲(jn)jng;侦探(zhn)zhn;B正确;C哽咽(yn)y;两鬓斑白bn;D追悼(dio)do;收敛 (lin)lin。3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C错误。“精兵减政”应改为“精兵简政”。4D【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

    28、。符合选项A的意思,意思是事情解决了很高兴。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符合选项B的意思,意思是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人的死亡。符合选项C的意思,意思是奶奶再三嘱咐,害怕哥哥离开家后会出现意外等一些不好的事情。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不符合选项D的意思,该句意思是这个罪犯被执行了死刑是罪有应得,而不是死得有价值。5C【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点符号,它的主要用法包括:表示补充说明,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表示话题转换;表示话语的中断;表示声音延长;表示引出下文;表总结上文;表示插

    29、说;表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用在副标题前;表示强调。“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这句话在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敌军司令部所在的具体位置是隆化中学。A句子中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B句子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C句子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了那天的具体时间是2020年6月1日。D句子中破折号表示强调。由此可知,C选项句子中的破折号与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6B【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口语交际和课文内容的理解。A、C、D三项都正确。B选项,不正确。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

    30、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马诗通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7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枪声”一般声响很大,有些刺耳。因此,例句的“尖锐”的意思是:(声音)高而刺耳。故选。(2)从“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可以知道例句里的“尖锐”的意思是:认

    31、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敏锐。故选。(3)从“新闻发言人总能面带微笑地回应”“智慧的体现”可以知道新闻发言人和记者就某个问题讨论得十分激烈,新闻发言人总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缓和场面,避免冲突。因此,例句的“尖锐”的意思是:(言论、斗争等)激烈。故选。8C BD BC B E【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1)结合“钢铸一般的脸”可知这是神态描写。(2)这是他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跑”是动作,这是动作描写。(3)结合“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可知这是神态描写,“挺立”“放射”是动作,这是动作描写。(4)“夹紧”“匍匐前进”“滚”是动作,这是动作描写。(5)结合“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可知这是环

    32、境描写。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一个人想活下去,就要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 老班长摸摸嘴说,他早就吃过了。 润物悄然 万物复苏 是生命的伊始【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本题要在“重”字上进行夸张。(2)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不能不”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3)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

    33、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4)仿照画线句式、结构,抓住春天的景点特点来进行仿写。二、诗词曲鉴赏(一)(2022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诗词曲鉴赏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是从 、 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答案】1比喻 如 似2B3A【解析

    34、】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意思是: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诗句中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诗句中的喻词“如”“似”看出来的。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通过朗读全诗,从“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可知,这首诗中的马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

    35、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结合诗中内容可知,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作者托物言志,借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故选:A。(二)(2021全国六年级期末)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5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吟:_若:_等闲:_清白:_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7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A托物言志B借景抒情8前两句诗

    36、将“烈火焚烧”与“_”进行对比,衬托了石灰的_;后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了诗人_的精神和_的追求。【答案】4明 于谦5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好像 平常,轻松 指高尚情操6无论 还是 即便 也7A8若等闲 顽强 不怕牺牲 留高尚品格在人间【分析】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5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

    37、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6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前面分句“千锤万凿”与后面分句“烈火焚身”是并列表示条件的句子,可用“无论还是”。“粉骨碎身”提出假设,“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为假设关系,可用“即使也”。7本题考查古诗使用的表现手法。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

    38、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8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烈火焚烧”,指烧炼石灰石,与“若等闲”对比,衬托了石灰的顽强。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

    39、纯洁清白的人,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三)(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9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人名)。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答案】9清 郑燮(郑板桥)10D【分析】9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

    40、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作答。通过积累的文学常识可知,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理解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歌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结合学过的内容可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这首诗表

    41、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综上可知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三、课内阅读(一)(2022全国六年级阶段练习)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文后问题。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

    42、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 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 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

    43、,又望了望我们。1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12用“”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什么? 14这段话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体会划线句子的内涵。问题: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1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17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1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蔼( ) 机敏( )火冒三丈( )【答案】11法庭上1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

    44、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及李大钊对亲人的爱。13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4主要写了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地怀念之情。15是因为他对于革命事业充满了信心,他想用沉着、冷静的气氛来感染“我们”,让我们化悲愤为力量。从中看出李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和忠于革命的决心。16我的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一定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再见了。17“,。”,18慈祥 机智 怒气冲冲【解析】11本题考查给语段加上标题。通过阅

    45、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本语段主要描述了“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见面的情景。父亲在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安定、沉着,表现了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此,本短文就加小标题为“法庭上”。12本题考查对于短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从文中这两句话“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看出这是作者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从这两句话中可体会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句中的“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两个词语说明了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句中的“平静”说明了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句中的“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6、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品质。1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根据句子“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短文中这句话“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的“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坦然自若,才能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绝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声、喊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来影响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14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深刻理解,并回答问题。通过认真阅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本语段主要主要写了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可从文中这些内容“父亲瞅了瞅我

    47、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表现出来。1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根据这句话可提出如下问题: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可回答为:是因为他对于革命事业充满了信心,他想用沉着、冷静的气氛来感染“我们”,让我们化悲愤为力量,从中看出李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和忠

    48、于革命的决心。16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文中的这句话“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句话表明了父亲李大钊没有中敌人的圈套,内心表现的非常强大,在敌人面前给孩子做出坚强的表率。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我的死你们不用伤心,过好自己的生活。我是为革命而死的,我死得其所。希望你们能化悲痛为力量。共同革命,盼望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17本题考查加标点。通过阅读与理解本短文内容,第六自然段写的是“我”

    49、抢着回答敌人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这句话的内容,因此,“我”回答的话,应加双引号,句中“是的”后边应加逗号,“我是最大的”后边加句号,引号外边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这句话说明了“我”抢着回答的原因,后边应加逗号,“就这样抢着说了”后边应加句号。即填标点为:“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18本题考查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慈祥”;机敏: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机智”。火冒三丈:形容愤怒到极点。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怒气冲冲”。(二)(2022四川绵阳六年级期末)课内

    50、阅读。为人民服务(节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

    51、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9在横线处补充句子。人固有一死,或_,或_。20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A人固有一死( )B精兵简政( )21为人民服务一文是_同志为悼念_同志而作的演讲。22第段的中心句是第_句。说说在这段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好处? 23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一观点,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请简要概述。 24读到“为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你想到了哪些人?请列举2人:( )( )25我们曾经

    52、学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请你写两句: 【答案】19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20本来 使简单,简化21毛泽东 张思德221 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3文中举了李鼎铭先生的例子,他是党外人士,但他提出的意见对人民有好处,就被采用了。24雷锋 黄继光2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解析】19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死的

    53、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人固有一死:人本来就有一死。固:本来。精兵简政:缩减机构,精简人员。简:使简单,简化。2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22本题考查中心句的判断和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文段的中心句一般在句首或句尾。本段文

    54、字主要内容是论述死的意义。因此第1句是中心句。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内容“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可知答案。24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为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的人有:邱少云

    55、、雷锋、焦裕禄、刘胡兰等。25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如: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三)(2022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董存瑞舍身炸暗堡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那一天,董存瑞所在的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碉堡和炮楼。董存瑞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一鼓作气把四个炮楼和五个碉堡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但还有一座旱桥上的桥形碉堡在不停地吐着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李振德抱着炸药包冲向碉堡。他机智地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到了雷管,“轰”李

    56、振德牺牲了。“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对指导员说:“我来!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董存瑞郑重地交给指导员一个小包,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指导员眼里含着眼泪,“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前进。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这里桥底光滑得很,炸药包放低了炸不着桥上的碉堡,放高了又没有支撑点,董存瑞急得团团转。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一分一秒是那么珍贵。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墩上凿啊凿,

    57、想凿出个洞来,但混凝土桥墩非常结实,怎么凿也无济于事。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地拉响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为了战斗的胜利,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朱总司令亲自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26短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根据短文补全各部分的主要内容。_目睹战友牺牲,董存瑞决定自己上_ 27短文画“”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补全下面的句子。战斗结束了,战士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怀着_,怀着_,来为牺牲的战友们送行。2

    58、8读文中几处画“ ”的句子,这几句话主要从_、_两方面对董存瑞进行了描写。我们从中感受到董存瑞是一个_的人。29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短文这样写的好处。 30朱总司令的题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读到朱总司令的题词,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26旱桥上的碉堡挡住了部队 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 董存瑞举起炸药包,拉响导火索27排比 对战友的思念 对敌人刻骨的仇恨28语言 动作 甘于奉献、勇于牺牲29首尾呼应。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对董存瑞的敬仰之情,让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0董存瑞为了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精神永远流传 我想到了邱少云,他为了不暴露部队,被大火活活烧死,他

    59、和董存瑞一样,都是“舍身为国,水垂不朽”的人。【解析】2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一自然段为总起段,告诉读者们1948年5月25日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董存瑞。旱桥上的的碉堡挡住了部队:可以定位到第二自然段。目睹战友牺牲,董存瑞决定自己上:可以定位到第三至第四自然段。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可以定位到第五自然段。董存瑞举起炸药包,拉响导火索:可以定位到第六自然段。27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

    60、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画“”的句子用三个句式一样的“带着”,写出了董存瑞的愤怒与对敌人的仇恨。仿写时,抓住排比的特点,从关键词“牺牲的战友们”入手,写出战士们的伤心、愤怒与痛惜等等即可。28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鉴赏能力。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定位到第四自然段,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手法,关键词“他对指导员说”、“董存瑞郑重地交给指导员一个小包,说”。由本段第一第二句可以看出来董存瑞很伤心,第三第四句可以看出来他很勇敢,敢于担当,第六句可以看出来他爱国爱党,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定位到第六自然段,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手法,关键词“吹响”

    61、、“举起”与“拉响”等等。由本段第二句中的关键词“毅然”、“坚定”可以看出来董存瑞很勇敢,不怕牺牲。2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尾呼应,又叫首尾照应、首尾圆合,即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要作出解释、说明、交代、回应等。它不同于前后照应,前后照应不仅仅局限于首尾内容,前后内容也可呼应。作用:一是结构,能使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二是内容,能使含义更加深刻,使情感更加强烈,使主题更加突出,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提高表达效果。第一自然段中的“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与“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相呼应,使文章含义更加深刻,对董存瑞的

    62、怀念与赞美之情跃然纸上。30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意思是为了祖国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不会磨灭,会永远流传。为了中国解放这一伟大事业,牺牲的先烈还有很多,例如马本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二、 拓展提升(一)(2021广东广州六年级阶段练习)课外阅读。_“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描自肖思远的战地日记 春节前夕,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又一批新战士,走进喀喇昆仑腹地的军营,准备在新训后奔赴高原边防一线。有人说,选择这片高原,是既需要要理想、更需

    63、要勇气的。天下有那么多的好地方,一颗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速择了边关 - 1997年,高中毕业的祁发宝报名参军,带着新兵营“军事课目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向组织申请:到高原去、到斗争一线去。2009年,陈红军从地方大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听说要征兵时就临时“变卦了”,最终走进火热军营。2016年后,年轻的肖思远、王焯冉、陈祥榕也相继走上边关。一年年来,无数与他们一样的青年做出同样的选择。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留在高原则考验信念。他们首先要战胜的,是无法摆脱的高寒缺氧,满目的荒漠冰川,漫长的冬季封山,以及由此形成的遥远而荒凉的时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必须时刻警惕,随时准备挺身而出,挫败一切

    64、侵犯中国领土的图谋。官兵说,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就像一个超级过滤器,足以滤去你心中所有的浮华,最后只剩下对这片土地清澈的爱。“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这种爱无关年龄,都是一份“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勇敢担当 - “头顶烈日为祖国守边防、手扶蓝天甘为人民作贡献。”祁发宝勘察天文点前哨、默念着老营房上的这句标语感慨不已:“老前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守边防一线,现在我们更应该担起责任,把边防守好。”肖思远牺牲后,战友们整理遗物时,看见他

    65、在一篇战地日记中写道:“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上,无比自豪!”这种爱无关年龄,都是一腔“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赤胆忠诚 - 陈红军所在营官兵聊起营长时说,他最喜欢的,似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在一本书中,他特意标注了一段话:“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走上斗争一线前,王焯冉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这个时候递交入党申请书,就是希望组织能在任务中考察自己,在斗争一线考察自己。”边防斗争中,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万千将士如斯,万里边关如铁。“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成为一代代边防官兵传承的血脉信念。今天,坚守着无数边

    66、防军人用生命筑起的精神高地,祁发宝所在团有5任团长仍然并肩奋战战边防斗争一线。今天,读着身边团长、营长、班长的英雄故事,新一代喀喇昆仑卫士茁壮成长。节选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推文大好河山,寸土不让!31请根据短文内容,为短文起个标题,并把标题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3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挺身而出: 牺牲: 33根据短文划线部分内容,选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边防战士的誓言是“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B边防战士的勇敢担当,不光体现在他们为祖国贡献的决心,更体现在他们不畏艰险守护人民的美好愿望。C战士陈祥榕写下的“清澈的爱”是他赤胆忠诚的气魄与理想信念的具体表现。D陈红军听说要征兵就临时“变卦

    67、”不当公安特警,是因为他认为当兵更能够成为祖国的界碑,守卫领土,是更自豪的事情。34“他们首先要战胜的,是无法摆脱的高寒缺氧,满目的荒漠冰川,漫长的冬季封山,以及由此形成的遥远而荒凉时空”那时候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你尝试用第一人称描绘战士们的内心独白。 35请你尝试用几句话为这些边防战士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31戍守在边疆的战士32挺身而出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文中指战士在危难时刻勇敢地为国家站出来。 牺牲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文中指肖思远牺牲了。33D34我们要战胜的是高寒缺氧,是荒漠冰川,是冬季封虽然会有无数的困难险阻,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们无惧困难,坚守

    68、边疆。35战士们,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险难险阻,你们都坚守在祖国的边疆,无怨无悔,你们是我们的骄傲,向你们致敬!【解析】31本题考查了如何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结合文章内容,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也可用主要事件来作题目,还可以用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来作题目。本文主要写了肖思远、王焯冉、陈祥榕等边防战士的感人事迹,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品种。所以题目可围绕“边防战士”来取。3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结合句子“随时准备挺身而出,挫败一切侵犯中国领土的图谋。”可知“挺身而出”的

    69、意思是在危难时刻勇敢地为国家站出来。结合句子“肖思远牺牲后,战友们整理遗物时”可知“牺牲”的意思是肖思远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3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文中句子“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成为一代代边防官兵传承的血脉信念。”可知本句叙述正确。B根据文中句子“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可知本句叙述正确。C根据文中句子“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可知本句叙述正确。D题目叙述错误。“是更自豪的事情”叙述错误,这是他勇敢担当的体现。34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

    70、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示例:这地方真的很难待啊,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们要战胜困难,守住祖国的边关!我们要认真阅读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内容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描绘战士们的内心独白,我们要结合战士们所在的环境合理想象,写的时候语句表达要连贯通顺,不要出现错别字。35本题考查写颁奖词。颁奖词要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人物事迹点到为止。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运用叙述、

    71、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示例:他们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火场,他们怀揣群众利益走向危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那壮烈的一幕将永存史册,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更将长留在人们心里,那将是对什么是敬业精神的最好诠释。(三)(2022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 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那一天,董存瑞所在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碉堡和炮楼。董存瑞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一鼓作气把四个炮楼,五个碉堡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但还有一座旱桥上的桥形碉堡在不停

    72、地吐着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李振德抱着炸药包冲向暗堡。他机智地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在雷管上,“轰”,李振德牺牲了。“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对指导员说:“我来!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董存瑞郑重地交给指导员一个小包,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指导员眼里含着眼泪,“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前进。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这里桥底光滑得很,炸药包放低了炸不着桥上的碉堡,放高了又没有支撑点。董存瑞

    73、急得团团转。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一分一秒是那么珍贵。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墩上凿啊凿,想凿出个洞来,但混凝土桥墩非常结实,怎么凿也无济于事。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地拉响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为了战斗的胜利,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朱总司令亲自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36本文主要写了 的故事,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37读文中几处画“ ”的句子,完成练

    74、习。(1)这几句话主要从_、_两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2)从这几句话中,我们感受到董存瑞是一个_的人。38短文画“”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补充下面的句子。战斗结束了,战士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怀着_,怀着_,来为牺牲的战友董存瑞送行。39分别从文中摘录一个与下列句子相呼应的句子。(1)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40“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在文中的意思是_。和董存瑞具有同样品质的英雄人物还有_等。【答案】36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37语言 动作 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勇于承担责任

    75、38排比 对董存瑞的思念 对敌人刻骨的仇恨39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 为了战斗的胜利,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40董存瑞为了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精神永远流传 黄继光、邱少云【解析】3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大意、给文章拟题目的能力。概括文章大意可以采用“六要素法”,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原因、经过、结果如何。拟标题有多种方法,可以用能点明文章中心的词语做题目,可以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也可以用文中的主要事件做题目。示例选用的是第三种方法,把董存瑞的事迹提炼出来做题目。故本文主要写了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题目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3

    76、7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然后再读句子,判断运用了哪些方法。人物的品质可以从人物描写中来体会。董存瑞说“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体现了他勇于承担责任,“交党费”一事体现了他对党的忠诚,并且从语言中也可以看出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也是甘于奉献的表现。这是语言描写。董存瑞“用枪在桥墩上凿洞”和“举起”、“拉响”这里是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3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句子,句中包含三个格式相近的句子,符合排比句的特征。补充句子,可根据实际体会战士们的心情。对董存瑞的敬重,对战友离去的悲痛,对敌人的仇恨,这些心情都是符合要求的。39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深人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要注意前后照应的基本特点就是前面有介绍,后面有回应,根据这个要求去文中寻找并抄写下来就可以了。例如(1)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2)为了战斗的胜利,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4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和联系生活的能力。朱德的题词,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董存瑞的英雄气概。对这八个字的理解,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查阅资料。和董存瑞有相同品质的英雄人物很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下来即可。例如:雷锋、苏宁、邱少云、黄继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讲义 检测)-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部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67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