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2023 广东省 广州市 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原卷版
- 资源描述:
-
1、广州市2023届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生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
2、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
3、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似乎
4、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执。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那隐微处,在别人无可代他用力处,在每一人之独处,最是那
5、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处。这也是讲的圣人难做。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不为,非不能”,此又是说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阳明也说圣人易做。王学讲到后来,说到满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罗近溪,正在讲堂讲学,正讲每人可以作圣,有一端茶童子进来,听讲人问,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纵使要孔子来端这茶,孔子也这么端,不会比这童子端的更好,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说他已是一圣人。这也是讲圣人易做。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
6、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材料二: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中庸”加注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所以,古今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谓成秩序,定天下。无论追名亦或逐利,无非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关
7、于幸福,亚里士多德在论及自由时说幸福在某种情况下是“关于财富的中庸之道”,而财富则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太贪婪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无幸福可言。反之,若能守住中庸,人就获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幸福”的人。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对经济欲望的限制,才会有幸福,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这个意义上,显然守不住中庸之道,
8、极端追求财富的人,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譬如信任危机的出现,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来幸福可言。(摘编自孔波涛、李慧探讨 “中庸之道”下经济的考察衡量)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可以假设有相反的两极,两极之间都是“中庸”所说的“中”,这个“中”的距离可以是很长的。B. 佛教、回教、耶稣教传到中国,诸大宗教间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是因为受了我国“中庸之道”的影响。C. 同情是指要有恻隐之心,这是道德生活的基础,由此形成社会秩序。因此,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D. “中庸之道”认为要对经济欲望加以限制,这样才能幸
9、福,这里所说的限制就是我们的欲望必须满足秩序与道德要求。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庸之道”,前者强调概念认知,后者强调社会行为。B. 孟子和王阳明都说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反而显得更容易。C. 我们在生活中一团和气,很少苛责,不强调是非曲直,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D. 道德判断能力高的人更易践行“中庸之道”,因为他们往往更能感受他人的情感。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B.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4. “
10、损人利己”这一行为为人所不齿,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 现代人该如何践行“中庸之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超新星纪元刘慈欣1999年末的一天,位于御夫座的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巨大的恒星被星际尘埃所遮挡,没有被人类发现。这次超新星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灾难。由于距离超新星太近,强烈的辐射使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13岁以上的人将在一年内逐渐死去,而12岁以下的孩子却因有基因的自主修复功能而幸免于难。于是,整个世界的大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培育孩子,希望他们担负起领导国家的使命。一年后,
11、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当大人们全部离开后,公元钟启动了。公元钟由61420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代表一个终聚地,通过卫星信号,全世界所有终聚地的状态都显示在公元钟上。当某个像素由绿色变成黑色时,表示这个终聚地中所有的人都已死亡。公元钟的绿光一天一天地消失,孩子们像着了魔一样,时刻盯着钟面的变化。第四天早晨,当孩子们走进公元钟大厅时,有一种走进坟墓的恐惧。这时天还没大亮,大厅中一片黑暗哟,前三天的绿光已完全消失了。他们走进这黑暗,看到在公元钟上只剩下一片绿色的光点,像冬夜中稀疏的寒星,直到把灯全打开,他们的呼吸才顺畅了。这一天,孩子们一步也没有离开公元钟,他们一次次数着钟上的绿点,随着绿点一个个减少
12、,悲哀和恐惧在一点点攫住他们的心。“他们就这么丢下我们走了。”一个孩子说。“是啊,他们怎么能这样?”另一个孩子说。晓梦说:“妈妈去世的时候我就在她身边,当时我也是这么想:她怎么能就这么丢下我走了呢?我甚至恨她,可到了后来,我总觉得她好像还在什么地方活着”有孩子喊:“看,又灭了一个!”华华指着公元钟上的一个绿点说:“我打赌,下次是这个灭。”“赌什么?”“我要是猜不对,今天晚上就不睡觉了!”“今天晚上可能谁也睡不成觉了。”眼镜说。“为什么?”“照这个速度,公元世纪肯定要在今天夜里终结。”绿星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消失,看着已是一片黑暗的公元钟,孩子们仿佛悬在一个无底深渊之上。接近午夜零点时
13、,公元钟上只剩下最后一颗绿星星了,这黑暗荒漠中的惟一一点星光,在公元钟的左上方孤独地亮着。大厅中一片死寂,这群孩子们如石雕般一动不动地盯着它,等待着公元纪元的最后终结。但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那最后一颗绿星星一直顽强地亮着。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换眼色,后来又窃窃私语起来。太阳从东方升起,越过这个宁静的城市上空,又在西边落下。在整个白天里,公元钟上的那惟一的一颗绿星星一直亮着。到中午的时候,信息大厦中出现了一个传言,说治愈超新星辐射的特效药早就研制出来了,但生产的速度缓慢,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为了避免社会混乱没有公布这个消息。世界各国秘密地把最有才能的人集中起来,用这种药治好了他们的病,现在
14、亮着的那个绿点就是他们的聚集地。仔细想想,这种事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他们又调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世界交换宣言重看一遍,注意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当公元钟完全变成黑色时,孩子才在宪法和法律意义上真正接过世界政权,在这之前,成人仍拥有对世界的领导权”这是一段很奇怪的话,当大人们前往终聚地时就可以交出政权了,为什么非要等到公元钟完全熄灭呢?只有一种可能:某些终聚地中的某些人仍有活下来的希望!到了下午,孩子们已经对这个想法信以为真了,他们惊喜地看着那颗绿星星,仿佛在险恶的夜海上见到了远方的灯塔。他们开始查询那个终聚地的位置,并设法与它取得联系,但这些努力都落空了,所有的终聚地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