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_2016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25 杜甫 诗三首 练习题 新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杜甫诗三首基础知识应用1、给加点字注音。岱宗() 决眦() 凌绝顶() 烽火() 不胜簪() 逾墙() 邺城戍() 老妪()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浑欲不胜簪-天明登前途-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4、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C白头骚更短,浑欲不剩簪。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按课文原句默写。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2、,-。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7、按课文原句填空-?齐鲁青未了。 烽火连
3、三月,-。夜久语声绝,-。8、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三男邺城戍 生活贫困二男新战死 战争惨烈出入无完裙 兵役苛酷课文精段赏读(一)望岳1、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齐天耸立的形象。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荡胸”即心胸摇荡,“决眦”即眼角几乎裂开,写出诗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景的情景,表现了
4、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诗人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实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尽泰山之风韵。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由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最后顺理成章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小的豪情。3、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4、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二、春望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5、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三)石壕吏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请从吏夜归- 犹得备晨炊-2、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老翁逾墙走-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6、?-4、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5、老妇人被抓走了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6、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这是指-和-两人发动的叛乱。参考答案基础知识应用1、di z lng fng zn y sh y2、不尽;聚集;简直;前面的路。3、唐,诗圣,诗史,杜工部。4、D(A“层”应为“曾”;B“河山”应为“山河”;C“骚”应为“搔”,“剩”应为“胜”,所以应选D)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6、A(A项错在:望岳不是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而写于杜甫青年时期,即“开元盛世”时期)7、岱宗夫如何?家书抵万金
7、;如闻泣幽咽。8、三男邺城戍-兵役苛苦;二男新战死-战争惨烈;出入无完裙-生活贫困。课文精段赏读(一)1、D(D应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C(上句是用虚笔,下句用的是实写)3、“割”字用的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5、略。(二)1、春天登高远望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国都长安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那个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
8、烈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借写景痛切地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4、诗人因为忧愁而经常“搔”头,使满头白发越来越短少,稀疏得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诗人者一年仅45岁,其苍老之态如此,可见他忧国、伤时、思家之切。5、C(C项:“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发动的叛乱,唐王朝为平叛而发动战争是正当的,杜甫他支持平叛。所以说“憎恶唐王朝发动战争”不妥,故C错)(三)1、防守; 最近; 请让我;能够。2、老翁越过墙逃跑了;活着的人苟且活着,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3、对偶;“小吏大声呼喝多么凶恶!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痛苦!”这两句描写真切地表现了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也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4、第一层(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