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二).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载 2011 年高 语文 专题 复习 古代 诗歌 鉴赏
- 资源描述:
-
1、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渭川田家王 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雉雊():野鸡鸣叫。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1)全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2)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围绕着“归”字描绘了五幅画面:牛羊归巷、野老候童、野鸡唤伴、蚕儿造窝、农夫絮语(写出四个即可)。(2)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物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物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2、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杜陵:地名。温庭筠定居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他曾自称杜陵游客。(1)有人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作者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2)从虚实的角度,谈谈本诗三、四两联的表达效果。答案(1)纯用名词,凸现意象;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答出其中两条即可)(2)槲叶落满山路,白色的枳花照亮驿墙,这是实写之景。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
3、起昨夜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家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这是虚写。诗人虚实结合,把行路艰辛与家乡温情对比,突出了“客行悲故乡”的主题,给读者以深刻印象。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以动(声)衬静。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
4、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答案(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2)感情色彩不同: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