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葫芦岛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质量 监测 语文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23年1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质量监测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C(3分。C项是对原文“影像史学的公众化、普及化和碎片化转型却是在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而发生的”和“在传统媒体时代,影像史学大众化表达的话语逻辑由专业媒体工作者垄断;但在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与传统媒体时代的精英阶层或专业媒体工作者一样,掌握了历史记录、历史传播,甚至历史书写的权利”的信息同义转述,表述正确。A项,错在两处,首先原文有明确的范围限定“就中国史学而言”,选项没有做出限定。其次,“影像与历史学结合的意识由司马迁确立”有
2、误,原文的表述为“其中或许就包含了他对图像的历史记载功能的意识”,选项将推测变为肯定,曲解文意。B项,原文的表述为“处于大众艺术传播高级阶段的影像”,选项为“影像史学中的影像”,对概念表述有误。D项,错在因果不当,强加因果。原文表述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选项变为一个。“影像能否作为证据来传播和证实历史尚不明确”是“史学界的成果发布和认定还没有承认影像这种形式”的一个因素。)A(3分。A项,“社交媒体平台和普通互联网用户取代了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研究者的地位”有误,原文的表述为“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媒体解构,而这样一种补充或解构,并非由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或历史学研究者完成,而是由社交媒体平台和普通互联网
3、用户来完成”“但在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与传统媒体时代的精英阶层或专业媒体工作者一样,掌握了历史记录、历史传播,甚至历史书写的权利。”并不能得出结论“社交媒体平台和普通互联网用户取代了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研究者的地位。B项,是对原文“影像史学有特殊的词汇和文法”“通过影像史学的独特词汇蒙太奇、长镜头,闪回、特写等影像语言,独特文法议程设置、影像编码、受众解码等影像手法”信息的整合和转述,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中国建筑的“词汇”,是建筑的零部件,如琉璃瓦、斗拱。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中国建筑
4、的规则和惯例。两者都是借用比喻这一修辞分别指出影像创作和建筑创造中所运用的材料和技法,生动形象,在表达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选项推断正确。C项,由原文“在宏观层面,影像史学对历史书写与传播可以起到情绪渲染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影像包括部分承载图像信息的器物,其对历史的再现功能可能体现在史书不曾关注的幽微之处”可知,真实的影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之处;由原文“尤其当21世纪成为史学研究对象之后,影像作为历史证据的优点是非常显著的,但其前提是这些影像必须是真实的”可知,真实的影像作为历史证据的优点是非常显著的。D项,是对原文“近年来部分作品对历史的追思怀旧出现了影像重构,产生了滤镜认知
5、,银幕上伪史的诱导容易影响受众的历史认知,颠覆了隔代,特别是新生代的历史记忆,这种影像伪史的指向性谬误影响深远,需要引起警惕并加以批驳”信息的转述,表述正确。)D(3分。根据原文信息“影像史学特殊的词汇文法对历史书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而传统的文字记录往往只能体现在中观层面。在宏观层面,影像史学对历史书写与传播可以起到情绪渲染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影像包括部分承载图像信息的器物,其对历史的再现功能可能体现在史书不曾关注的幽微之处”进行分析判断可知,D项既不属于宏观层面,也不属于微观层面,而是用来证明“近年来部分作品对历史的追思怀旧出现了影像重构,产生了滤镜认知,银幕上伪史的诱导容
6、易影响受众的历史认知,颠覆了隔代,特别是新生代的历史记忆”这一观点的。A项、B项都体现了影像史学对历史书写与传播具有情绪渲染的作用,属于宏观层面,C项体现“影像包括部分承载图像信息的器物,其对历史的再现功能可能体现在史书不曾关注的幽微之处”,属于微观层面。)(4分)首先借助文献从中西史学两个角度追溯影像史学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影像史学彰显出历史书写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向。进一步阐释影像史学特殊的“词汇”“文法”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影响。最后探讨影像史学的局限性,提示警惕“影像伪史”的问题。(每点1分)(6分)从历史学层面,学生需要具备理解和坚持真实性等史学核心观念的能力,掌握影像史料考订辨
7、伪的方法。从新闻传播学层面,学生需要具备将影像史学与数字互联网结合应用的能力。从影视艺术学层面,学生需要具备运用影像史料进行历史表达和书写的能力。(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B(3分。A项,“意在让人感受当下生活的美好”错误,开头描绘春景,意在让人感受生命的自由美好。C项,作者并不是真的听到了号音,而是借号音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并且原文是说“他怀想起往日一起远游、促膝谈心的亲密友人”,而不是作者。D项,“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错误,表现的是“生物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繁衍、物竞天择地代谢”。)D(3分。D项“平实质朴”错误,与本文辞藻富丽、色彩浓艳、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
8、不符。)(4分)文章以“号音”为线索,将眼前所见植物园之景、想象吹号者吹奏的情景、联想友人的内容、关于生命的思想感悟等内容串联起来。文章借“号音”传达自己的心声,揭示了主旨。(每点2分。布局谋篇的作用,可考虑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本文“号音”贯穿了全文,号音引发我观眼前景,引发我想象、联想、感悟,起到了线索作用;最后号音传递我的心声,揭示了文章主旨。)(6分)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并欣赏大自然的美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体验到其他生命,与其他生命同生同乐,共存共荣。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一切生物能够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每点2分。文章借号音来传达自己的心声,小号呼唤的内容,即作者要表达
9、的内容。结合文本第一段、第三段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可概括出第一点;根据第二段“便用小号吹奏出对大自然的爱恋,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友谊的呼唤”,第四段最后两句,概括出第二点;根据第五段概括出第三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A(3分。原文标点为“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晖而出。”)11D(3分。宋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12B(3分。昭君出塞和亲无法改变,从文中看是因为“单于使者在旁”,昭君虽然是主动求去,但也只能看出怨恨和讽刺,“去意已决”不一定)13(8分)(1)元帝就问后宫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