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第1部分 第5章 题点训练5 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第1部分 第5章 题点训练5 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 2015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资料 部分 训练 文言 准确 断句 技巧
- 资源描述:
-
1、题点训练五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目标解说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做好断句题,要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此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判断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真题回做(2013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岁 饥 丐 者 接 踵 县 无 室 庐 以 居 之 往 往 穷 冬 严 寒 蒙 犯 霜 雪 冻 饿 而 死 者 相 藉 于 道 矣 州 县 倘 能 给 数 椽 以 安 之 岂
2、不 愈 于 创 亭 榭 广 园 囿 以 为 无 益 之 观 美 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答案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解析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词,如“矣”“岂”等。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即可。参考译文在饥荒之年,乞讨的人很多,县里没有房子来让他们居住,常常在严寒的冬天遭受风霜雨雪的侵袭,冻饿交加而死的人在道路
3、两旁到处都是。州县如果能给他们几间房来安身,难道不比建造亭台、扩建园林来作为没有用处的观赏更有好处吗?错题回练用“/”给下面画线的部分断句。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_之_履_平_地_而_不_与_洼_适_也_及_其_久_则_洼_者_若_平_至_使_久_而_即_乎_其_故_则_反_窒_焉_而_不_宁_故_君_子_之_学_贵_乎_慎_始。(刘蓉习惯说)答案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参考译文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
4、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核心知识回放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纷纷采用这种方式。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
5、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弄清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最后,断好之后,再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句子甚至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断句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定向训练一教你答题文言断句的主要策略是:先明内容,
6、后用方法。即前提是弄清文段的意思,准确把握文段的内容与层次,然后根据文段的特点,注意运用一些断句的规律、方法来断句。常见的断句方法有: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复音虚词:而已
7、、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1)明句式,助断句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如判断句:“者,也”等。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被动句:“为所”“见于”等。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2)修辞句,找特点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3)审关系,明结构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
8、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演练体悟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
9、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_具_案_来_上_或_横_贷_以_全_其_生_或_推_恩_以_除_其_衅_虽_有_重_律_仅_同_空_文_贪_猥_之_徒_殊_无_畏_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答案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参考译文我听说:廉洁的官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僚,是百姓的祸害。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吏众多,受贿贪污被揭发的情况可以说没有一天没有。等
10、到整理成案卷呈送上来,有的枉法宽赦使犯罪的人能保住性命活下来;有的施与个人的恩德,消除犯罪人的罪名;虽然有处罚严厉的法律,却如同一纸空文,那些贪婪猥琐之人,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以前两汉时因为贪赃而招致犯罪的,都要禁止或限制他们的子孙做官,更何况他们自己犯罪呢!只有这样,廉洁的官吏才能明白该怎样勉励自己,贪赃的官吏才能知道该畏惧什么。定向训练二熟悉断句的几个小技巧1关注断句文字与前后文字的联系。断句文字不一定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义表达,最好要看断句文字前或后的标点符号。如果是逗号,说明断句文字只是前面文意表达的开始,或者,断句最后文字只是后面文意表达的开始。演练体悟(1)用“/”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
11、线的部分断句。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_如_江_河_之_停_蓄_其_发_于_外_者_烂_如_日_星_之_光_辉_其_清_音_幽_韵_凄_如_飘_风_急_雨_之_骤_至_其_雄_辞_闳_辩_快_如_轻_车_骏_马_之_奔_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答案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2)用“/”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59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