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第1部分 第7章 题点训练1 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第1部分 第7章 题点训练1 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 2015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资料 部分 训练 准确 分析 解答 选读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论语选读题点训练一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目标解说论语属于古代经典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关键是读懂文意,正确理解选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审题技法及答题技巧,然后在强化训练中不断纠正做题中出现的失误,熟练掌握运用正确的解题答题技法,力求答案更加完美,获得高分。真题回做(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答案颜子恶衣恶
2、食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答:_答案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错题回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
3、:“果哉!末之难矣。”(14.3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4.30)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1)论语14.39章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答:_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2)“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懂得变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结合上述章句,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观点一:认同。在践行自己的思想学说受到挫折时,内心确实要宽阔,不能褊狭,要听得进别人的劝告,也要敢于接受现实。别人不了解,不支持自己的学说,或许正说明推行“道”的时机还不到,自可保持高洁。可以学着及时调节自己,如“荷蒉”者那样通达权变,要么改变思想主张,要
4、么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等。孔子的思想确有为“道”的原则所累的成分,在适应社会、灵活应对现实礼崩乐坏的局面上,缺乏一些权变的空间。观点二:不认同。孔子不是不会通达权变,“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说明主张中庸之道的孔子是非常看重通达权变的。孔子坚守的“道”,则是他变通的基本原则,在“守死善道”前提下权变。孔子担心的并不是自身是否为人所知,也未因此否定自己的“道”,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做得不够。因此对“荷蒉”者,知其不可说服,也就通达权变以待。核心知识回放论语选读评价分析类题目的解题策略批判与继承论语中的思想观点是论语阅读考查的重点,其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此类题目都
5、以主观探究题的形式出现,检验考生对儒家文化内涵的把握。试题一般围绕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值得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题答题具有辩论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定向训练一短文评析型练前点拨给出一段论语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答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
6、“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符合。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定向训练二材料结合型练前点拨把几个材料组合在一起出题。解题时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注意题目要求,不遗漏任何一则材料。演练体悟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60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