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月光曲 名师教学设计.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 月光曲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3 名师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23 月光曲一、课前解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关注对话:课文总共有三段人物对话,分别是皮鞋匠和盲姑娘、贝多芬和皮鞋匠、贝多芬和盲姑娘。这三段对话叙述了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设计巧妙。 关注人物形象:课文人物形象鲜明。盲姑娘是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贝多芬对穷苦百姓充满同情之心。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物形象对于理解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原因至关重要。关注想象能力:月光曲音乐的内容、情感,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借助皮鞋匠的想象表达出来。这段文字十分优美,将读者带入了一片海上升明月的世界,有
2、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让读者觉得月光曲的无限美好。同时,这个段落也为学生的想象素养提供了支架,让他们也尝试“听的联想”。二、教学目标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三、教学重点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
3、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一曲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人物。(1)教师过渡:上节课我们感受了中国古代的艺术之美,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国外的音乐之美月光曲。出示课件1:(板书:月光曲)(2)组织交流: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贝多芬,课前我们已经查过相关资料,谁想来介绍贝多芬?预设1:我知道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作曲家,对古典音乐有很大的贡献,因此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预设2:贝多芬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给世人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作品,我上钢琴课时还学过他的曲子呢,比如说第九交响曲致爱丽丝。教师补充:被誉为“交响乐
4、之王”的贝多芬对贫苦的劳动人民非常同情。他曾说:“我的音乐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设计意图:师生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可以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伟大,将目光关注到月光曲的特别之处,同时,也能明白他为穷人某幸福的内心世界,为后文理解贝多芬同情盲姑娘而弹奏曲子做铺垫。)二、走进本文,把握内容。1.自主学习。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字词,并且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2.学习字词。(1)教师过渡:谁来领读本课的词语?出示课件3:(2)组织思考:“幽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幽静”指的就是寂静,我通过它的近义
5、词“安静、寂静”猜到的。组织思考:能够用近义词替代是一种好方法,那么“断断续续”又是说什么的呢?预设:“断断续续”在说盲姑娘弹钢琴并不是非常熟练,我在练琴时面对并不熟练的曲子也是这样。组织思考:你能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当在这么一个幽静的时刻,听到断断续续传来自己曲子的声音,你会怎么想呢?预设:我的心里会很好奇,到底是谁在弹。教师总结:正是因为远处传来的音乐给了他触动,才想走过去看看。3.梳理情节。(1)组织交流:那么这篇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呢?请你再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划分了哪些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先交流,教师帮助总结:出示课件4:(2)教师过渡:这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脉络,谁
6、来试着完整地讲讲这个故事?预设:传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在莱茵河边上听到了有人弹他的曲子,于是走进屋子,发现是一个盲姑娘在弹,他看到这个情境即兴创作了一曲,然后回到客店记录了下来。(设计意图:疏通词语以及划分段落和概括主要内容,扎实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循序渐进地熟悉课文。)三、走进对话,明确理由。教师过渡:为什么在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曲家贝多芬会弹琴给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你仔细阅读这三段对话,然后将理由填写到表格中。对话理由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
7、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肓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
8、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出示课件5:1.感悟第一段对话。(1)教师引导:请你来读读这一段。出示课件6:(2)教师引导: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你在什么情况会说“那该有多好哇!”出示课件6:预设1:在我非常想要一个东西时。预设2:在我有一个心愿时,我会这样说。 教师总结:盲姑娘一心想听贝多芬的音乐,这就是她的心愿,说明她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6:(板书:热爱音乐)(3)组织思考:而当哥哥说到太穷时,盲姑娘马上转变了态度,“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请你思考,她真的是随便说说吗?预设1:她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担心哥哥有负担,所以才
9、改变了说法。预设2:她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因为自己家里太穷了,没有办法去听音乐会。教师引导:这说明盲姑娘特别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可以说她是善解人意。出示课件6:(板书:善解人意)(4)引导思考:如果你是贝多芬,听到这样一个热爱音乐的姑娘说的话,你会怎么想?预设:想要为她弹奏一曲。2.感悟第二段对话。 出示课件7:(1)教师引导:于是贝多芬推门走进来了,他看到了什么?预设:他看到了姑娘家里很贫穷,只有一点微弱的烛光,而姑娘的眼睛是失明的。(2)出示对话,请同桌之间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3)组织思考:如果此时你就是贝多芬,你的心里会怎么想?预设1:我会感到心里难过,想要做点什么。预设2:这样一
10、个热爱音乐的人却是个盲人,我会感到非常感动。组织思考:贝多芬听见了,他听见这是一个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姑娘,贝多芬看见了,他看见这是一对相依为命、命运不幸的兄妹,我们再来读读贝多芬说的这句话:“我的音乐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说到这儿,你觉得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琴?出示课件8:预设:我觉得还有贝多芬对他们的同情。(4)教师总结:有对热爱音乐、善解人意姑娘的感动,还有对穷苦兄妹的同情,所以他坐了下来,弹奏了一曲。出示课件8:(板书:同情)3.感悟第3段对话。(1)教师过渡:那为什么又弹了一曲呢?请你读读第三段对话。出示课件9:(2)教师引导:“纯熟”是什么意思?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