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讲义 第1单元-六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讲义 第1单元-六 WORD版含答案 2016
- 资源描述:
-
1、六、有教无类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语(y)上愠(yn)色弑(sh)齐君罔(wn)一隅(y)不悱(fi)不发终夜不寝(qn)殆(di)贫而无谄(ch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2)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类(2)故(3)举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中间介绍人(2)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古义:到今义:指另提起一事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名词用作动词,告诉)(2)求也退,故进之(使
2、动用法,使推进)(3)由也兼人,故退之(使动用法,使退一步)(4)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名词用作动词,做官)(5)礼后乎(名词用作动词,处在之后)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回也非助我者也。(判断句)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啊。(2)起予者商也!(判断句)译文:启发我的是卜商啊!(3)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这是)说什么呢?(4)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吧?(5)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省略句)译文:原来的令尹每一次被免官时,一定要把(自己做令尹时候的政事)告诉继任的令尹。(这人)怎么样?(6)赤也惑,敢问。(省略句)译文:我有点疑惑,冒昧问问(什么
3、原因)。整体感知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文脉梳理文本层析1.本文中涉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的几个方面?请一一分析。_【答案】本文主要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主线来组织选文,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1)平等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的体现,主要通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来体现。其中的“无类”,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一是不论贫富、贵
4、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二是不管品行善恶、品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2)因材施教法。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3)启发式教学法。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时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时他才会启发。(4)注重学思结合法。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
5、。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5)师徒互动法。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教学相长,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尽管孔子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每当从弟子那里得到启发,他都会很兴奋。孔子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2在文中第九则和第十则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_【答案】在这两则对话中,孔子对子贡和子
6、夏的反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种评价其实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诗经中的这两句话,孔子和其弟子引入谈话中,是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度,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铺垫和辅助的作用。1.2.3.4.5.6.7.8.9.10.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起予者商也起:站起来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三:三次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反:类推D由也兼人,故退之退:后退【解析】A项,“起”应为“启发”;B项,“三”应为“多次”;D项,“退”应为“使后退”。【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之”对其指代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三已之,无愠色之:
7、代令尹子文B闻斯行之之:代听到的话C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之:代马D由也兼人,故退之之:代由【解析】C项,“弃”的对象是“马”,而“违”的对象应是“齐国”。【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连词,就/代词,这;B项,介词,“把”;C项,介词“对于”/介词,不译;D项,连词,却/连词,而且。【答案】B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B贫而无谄,富而无骄C思而不学则殆D求也退,故进之【解析】A、B、C三项中无活用现象,D项中“进”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进。【答案】D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析正确的一
8、项是()其斯之谓与何谓也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均为宾语前置句,均为判断句。【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
9、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10、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76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