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考点06理解感悟-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考点 06 理解 感悟 语文 文言文 梳理
- 资源描述:
-
1、考点06 理解感悟中考文言文阅读常常会考查有关感悟启示、拓展认识的内容,它们既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答题的难点。考查类型主要有:认识启示类:谈对阅读材料中某一问题的认识或从中获得的启迪;拓展感悟类:从阅读材料出发进行拓展,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探究并得出发现。中考链接(2019襄阳中考)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2、。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注释】谒者:官名。河南: 指河南郡。节: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矫制:假传圣旨。数: 屡次。黄老之言: 指道家学说。大指: 大的原则。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解题点拨】本题考察阅读文言文获得的启示。选文末尾处总结了汲黯任东海太守时“东海大治”的原因是“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 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
3、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答题时要从这一关键点出发,发散思维,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可以得到“不过分苛责、强求他人”“宽宏大量”“珍惜机会、改过自新”等启示。【答案】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东海大治”。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方法指导】1.文言文启示、感悟类设问解题角度从结果找原因从事情的结果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从而确定“启示”的内容析形象、知品行通过分析人物形象
4、,把握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引出“启示”看题目,定方向通过阅读题目,明确“启示”的方向范围抓议论,明主旨抓住文中议论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中心论点,从而引出“启示”2.文言文启示类答题思路类别常见启示为人道理诚信 自知之明 灵活处事(反:固执己见)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待人以诚(反:虚伪)严于律己励精图治(反:贪图享乐鱼肉百姓) 公正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反:自私自利) 宽容(反:斤斤计较) 虚怀若谷举重若轻处事方式善于思考不轻信盲从有主见敢于质疑不迷信(反:盲从无主见人云亦云迷信) 不畏艰难(反:退缩) 敢于进谏 勇于探索、创新 专心致志 灵活运用,扬长避短,可以以弱克强 重视后天的教育科学哲
5、理实事求是,勇于实践 全面看待问题有全局意识(反:片面、孤立) 辨证地看问题(反:墨守成规) 透过现象看本质(反:不要只看表面,凭空想象)熟能生巧人物品质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仁爱仁慈乐观豁达旷达潇洒闲适机智聪慧幽默有恒心耐心勇敢诚信有胆识坚强执着忠诚孝顺尊老爱幼从容镇定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洁身自好有进取心勤奋好学乐于助人 善辩 胸怀大志 有远大抱负 舍己为人 吃苦耐劳【链接中考】1.(2020 安徽卷)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6、,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注】著:附着。荷:也称作莲。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 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情感”2分;“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法
7、和主旨来分析。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者也”,表达了对莲花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的赞美;咏菊中,作者赞美了菊花的耐寒,写“荷倾”正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据此即可得出因为“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2.(2020 广东卷)(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8、。(3分)【示例】: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每1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以上三点都可从文章前后找到对应的事件,作答时要结合事件来分析。采用人物性格+具体事件的格式答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3.(2019河北卷)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