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雨巷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雨巷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 单元 雨巷学案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雨巷学习目标1.理解、分析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培养分析诗歌的能力。2.自读评析诗歌,培养自主阅读诗歌的能力。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二)查阅戴望舒的生平资料。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彷徨()寂寥()彳亍()颓圮()撑着()惆怅()2.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又称,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寀,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主要作品有、。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合作探究1.通过读诗歌,
2、你能看出诗人是一种什么心情?2.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3.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说一说理由。4.“我”为什么会忧郁、孤寂、彷徨、哀怨、惆怅、迷茫?5.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而不说成梅花姑娘或菊花姑娘呢?6.丁香姑娘象征着什么?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彳亍(ch ch) 篱墙(1)无济于事(j)载歌载舞(zi)B.凄婉(wn)迷茫(mng)荒谬绝伦(mi)呕心沥血(u)C.寂寥(lio)惆怅(chng)雨巷(xin)味同嚼蜡(jio)D.彷徨(pn)颓圮(yi)沉淀(din)栉风沐雨(z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彷徨
3、箫瑟河畔碧波荡漾B.太息凄惋繁衍蔚然成风C.惆怅迷茫哀怨夜谰人静D.浮躁寥廓树荫绿草如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除了低迷的战绩影响士气,大环境欠佳也让球员对未来感到。(2)绿豆中的这些蛋白质能够与汞、铅等重金属结合成物,以排出体外。(3)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外地客商纷至沓来,使这片原本的土地逐渐热闹起来。A.彷徨沉淀寂寥B.徘徊积淀寂寥C.彷徨积淀寂寞D.徘徊沉淀寂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4、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琅琅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叙事抒情的切入点。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5.补写出下列诗歌中的空缺部分。(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丁香般的惆怅。二、阅读雨巷,完成69题6.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
5、“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7.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8.应该如何理解“丁香姑娘”这个意象?9.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6、。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0.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11.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四、精彩语言运用12.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要求:(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