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选读
- 资源描述:
-
1、阶段质量测评(一)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改正下列加点的字中错误的注音。【导学号:32672014】怒号(ho)嗟叹(ji)将进酒(qin)邈远(mio) 渌水(l) 殷岩泉(yn)宁愿(nn) 岘山(xin) 凋旗画(dio)_【答案】号(ho),殷(yn),宁(nn)。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_【答案】尊樽,苍沧,晖辉,尤犹。3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萧关逢候骑候骑:侦察骑兵B荆门九派通 九派:九条支流C玉
2、筯应啼别离后 玉筯:玉制的筷子D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可爱【解析】C项,玉筯:思妇的眼泪。【答案】C4下列对诗词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将进酒一诗借酒发挥,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B李白很自负,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反映了他自信、乐观、豁达的一面。C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D旅夜书怀运用了比喻、反衬、拟人等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感情。【解析】D项,无拟人手法。【答案】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3267201
3、5】(1)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诗句是“_,_”。(2)次北固山下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3)行路难诗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_,_”。【答案】(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二、阅读鉴赏(40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 行矣慎风波。【注】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闽中:就是现在的
4、福建地区。大都:大概。(1)诗歌的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4分)_【解析】颔联主要描写了秋雁、夜猿两个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意象。秋雁一般象征着书信,秋雁少,表明音讯不通,消息闭塞;还有秋雁难以到达,说明地处偏僻。“夜猿”悲啼多用于渲染凄凉的环境。【答案】秋雁、夜猿。诗歌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环境的恶劣。(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4分)_【解析】尾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分析时注意挖掘喻体的象征寓意。【答案】尾联运用了象征(或比喻)和虚写的表现手法。“雨露”象征(或比喻)皇帝的恩泽,“逢雨露”虚写对方
5、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风波”象征(或比喻)朋友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诗人以“慎风波”告诫友人要小心行事。诗作表意含蓄委婉,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导学号:32672016】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
6、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E这首诗直书其事,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也委婉含蓄地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解析】本题从理解诗句含义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E项,
7、“委婉含蓄”不对,实际上是“直抒胸臆”。【答案】BE(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_【解析】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
8、,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8分)客夜【注】杜甫客睡何曾著, 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 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注】 此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所作。(1)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赞此诗前四句“并无一苦字, 而其苦无限”, 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_【解析】解答此题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337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