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兰亭集序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8 兰亭集序 02 课时 试题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8 兰亭集序(课时2)1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译文:_(省略句,省略主语“名士”。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译文:_(定语后置句,定语“大”“盛”分别置于“宇宙”“品类”后,“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3)所以游目骋怀。译文:_(固定句式,“所以”译为“用以”或“用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_古今异义,古义是_,今义是低头或抬头,泛指一举一动)(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古今异义,古义是_,今义是指抱在怀里通“_”,_)(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_)(4)虽趣
2、舍万殊,静躁不同(_)(5)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_)(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_)(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8)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9)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_)(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数词作动词,_形容词作动词,_)(1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1(1)(名士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2)抬头纵观广阔的天地,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3)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2(1)助词,引起下文交往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2)有的人兼词,“之于”的合音。之,代词,它;于,介
3、词,在胸怀抱负晤 面对面(3)依、随着寄托所爱好的事物放纵、无拘束身体、形体(4)趋向,取向舍弃千差万别安静与躁动(5)动词,感到欢欣所字结构,所接触的(事物)一时得意(6)等到往,到达变动,变化附着(7)过去,以前成为还,仍然介词,因发生,引起(8)何况寿命长短指自然最后至,及(9)看到像符合,吻合面对叹息,感伤明白(10)本来、当然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11)纵使的原因兴叹抒怀情趣,情致1读第3段,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抒情基调由乐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
4、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由乐转悲。2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3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
5、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4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
6、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5该篇虽为序文,但作者却能将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于序文之中,试结合课文分析。(1)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2)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
7、的高雅情致。(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u)嗟悼(ji)游目骋怀(chn)放浪形骸(hi)B修禊(x)虚诞(dn)丝竹管弦(xun)若合一契(q)C流觞(shn)譬如(b)趣舍万殊(q)功亏一篑(ku)D贮藏(ch)会稽(kui)感慨系之(x)解甲归田(ji)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少长咸集(都)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8、)感慨系之(附着)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崇山峻岭(高)终期于尽(至,及)列坐其次(排列)C茂林修竹(修整)人之相与(交好)修短随化(变化)其致一也(情趣)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暂得于己(一时)向之所欣(一向,向来)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选出加线“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 C不能喻之于怀 D因击沛公于坐4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和相同,和也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也不同5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向之
9、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天大雨,道不通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6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所以游目骋怀 D快然自足7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少长咸集”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A映带左右 B足以极视听之娱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群贤毕至8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A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书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兰亭集序是文人雅士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B书法艺术是我国特
10、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骨柳筋”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9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往往能让人充满浪漫情怀,画家们往往在生活中放浪形骸,不修边幅。B情随事迁,人的心情不同,对眼前所遇到的事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C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眼前的美景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D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胶东半岛的崇山峻
11、岭的阻拦、过滤,只剩下凉爽和惬意。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虽世殊事异,_,_。此地有崇山峻岭、_;又有清流激湍,_,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_。仰观宇宙之大,_,所以游目骋怀,_,信可乐也。11有同学读了兰亭集序一文后,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补出下联。上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下联:(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兰亭记何延之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
12、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
13、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弄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
14、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注】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1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募:招募B负才艺,多权谋负:有C弟子又幼来耽玩耽:潜心D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安:放,藏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太宗以德政之暇B知在辩才之所C梁元帝之曾孙D辩才熟详之曰3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B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
15、。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5用斜线“/”
16、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7萧翼是怎样得到兰亭帖的?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
17、,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文,更祝板(为羲之书),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羲之书多不一体,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尝书以章草答庾亮。示翼,翼见,乃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八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旦见一老姥,把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此欲货耶,一枚几钱?”答云:“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扇五字。姥大怅惋云:“老妇举家朝餐
18、,俱仰于此,云何书坏?”王答曰:“无所损,但道是王右军书字,请一百。”既入市,人竞市之。后数日,复以数扇来诣,请更书,王笑而不答。羲之性好鹅,山阳昙忀村有一道士养好者十余。王清旦乘小船,故往看之。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之。道士言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书老子道德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停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大以为乐。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给,意甚感之,欲以书相报。见有一新榧几,至滑净,王便书之,草正相半。门生送王归郡,比还家,其父已刮削都尽,惊懊累日。(节选自太平广记书第二,有删改)【注】卫夫人:晋代女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老师。
19、榧(fi):一种常绿乔木。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不能秘之秘:理解深奥的(道理)B恐蔽儿之幼令也令:才华C此欲货耶货:钱D故往看之故:特意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窃而读之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B恐蔽儿之幼令也千变万化,得之神功C尝书以章草答庚亮复以数扇来诣D翼见,乃叹伏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3下列全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精妙的一组是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忽见足下答兄书,焕若神明既入市,人竞市之羲之停半日,为写毕其父已刮削都尽,惊懊累日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幼年时就认为自己有学习书法的天赋,请父亲让他学
20、习笔说。B卫夫人看过王羲之书法作品后大加赞赏,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超过了她。C王羲之对各种书体都精通,集诸家之精妙于一炉,自成一家。D卖扇子的老妇人不知道王羲之的字值钱,对其写坏了她的扇子感到惋惜。5翻译下面的句子。(1)老妇举家朝餐,俱仰于此,云何书坏?(2)笼鹅而归,大以为乐。【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391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