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0周谈中国诗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3935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22.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周末 培优第 10 中国 解析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1、谈中国诗(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80分)班级:_ 姓名:_ 座号:_ 得分:_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羡妒(xin) 嫉恨(j) 会稽(hu) 数见不鲜(shu)B颦蹙(c) 内疚(ji) 皮夹(ji) 鲜为人知(xin)C无垠(yng) 熬夜(o) 瞭望(lio)一蹴而至(c)D桃核(hi) 侈谈(sh) 尽快(jn) 轻鸢剪掠(yun)【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习惯性误读字的读音。A项,“会”读kui;C项,“垠”读yn;D项,“核”读h、“侈”读ch。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羡妒 斟酌 婉蜓曲折 卓有成效B援例 尺牍 光采夺

    2、目 顽固凶残C叫嚣 蕴藉 长途拔涉 杀一敬百D游离 门栓 矫揉造作 残羹冷炙【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 。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 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 ;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 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 忽略 差异 除非B

    3、契合 忽略 差别 除非C契合 忽视 差异 因为D暗合 忽视 差别 因为【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暗合: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契合:投合,意气相投。根据内容,中西诗不仅内容相同,作风也会巧合,所以选择“暗合”。忽略: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忽视:不重视;不注意。句意中说明是有意不讲,所以选择“忽略”合适。“差异”“差别”都是表征二事物差异的意思相近的词。差别:重点在于同种事物量级的差异。差异:表征事物相互区别和自身区别的哲学范畴。中国诗和西洋诗属于两种事物,所以用“差异”。(3)中不是表示因果关系,所以排除“因为”。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拆迁

    4、应在相互尊重与民主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C当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D有些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这个分析颇有些隔靴搔痒。【答案】B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

    5、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C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D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不合逻辑,这里主客体颠倒,应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B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式的句子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D韩愈在月夜里听见

    6、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答案】C【解析】C项中两个引号内的句号删去。7下面8个句子顺序混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分辨出来。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

    7、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A BC D【答案】B技巧点拨1明类型,抓顺序。不同类型的语段,句与句之间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同。论述类、说明类语段一般讲究逻辑顺序,叙述类语段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描写类语段一般采用空间顺序。解题时,应首先明确语段的类型,再根据不同类型语段的内部结构规律来推求各个句子在语段中的表意作用,考虑这些句子的排列顺序。2讲方法,定答案。排序题多为选择题,因此解题时可以先将联系最紧密的句子连缀起来,然后逐次添加,最后得出答案。考生也可以先把能够确定先后顺序的句子连缀起来,采用排除法,进而锁定答案。3抓标

    8、志,快组合。所给语段中往往会有一些显示语句先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比如:显示层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先前”“后来”“过去”等;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这些”“这种看法”“此后”“与此相反”等;表示总结的词语,如“总之”“综上所述”等。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得出答案。8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另举一个事例;句式与画线句相同。(5分)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9、【答案】示例: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克!9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按顺序填写应是:_。(只填序号)【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

    10、象。抓住横线前的“人格理想”可知,要根据人物主要特点来作答。10填空。(4分)钱钟书,字_,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解放前的主要著作有_,短篇小说集_,长篇小说_,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答案】默存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作者及其著作,注意平时的积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分)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时,往往仿佛是在鉴赏中国画。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

    11、“空灵”“轻淡”“含蓄”,在西洋诗里,最接近韦尔兰。另一人说,中国古诗简约隽永,韦尔兰的诗法算得中国文学里传统原则的定义。还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有中国诗的风味。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然而到现在还似乎代表一般人的看法。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它像人体有“自动免疫性”似的,也具备顽强的免译性或抗译性,经受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一个绘画史家也指出,歌德的峰颠群动息和海涅的孤杉孑然立两首小诗和中国画的情调融合。把中国

    12、旧诗和韦尔兰联系,最耐人寻味。韦尔兰宣称:最好是“灰暗的诗歌”,不着彩色,只分深淡。那简直就是南宗画风了:“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董其昌画眼)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言论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色。”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暗的诗歌”。这种现象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

    13、作品,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尽”(见董说西游补)。譬如在法国文评家眼里,德国文学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它的“古典主义”也是浪漫的、非古典的;而在德国文评家眼里,法国文学作品都只能算古典主义的,它的“浪漫主义”至多是打了对折的浪漫。德、法比邻,又同属于西欧文化大家庭,尚且如此,中国和西洋更不用说了。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华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

    14、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味,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这仿佛国际货币有兑换率,甲国的两毛零钱折合乙国的一块大洋。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那可以理解。他们不是个中人,只从外面看个大概,见林而不见树,领略大同而忽视小异。我们中国批评家不会那样,我们知道中国旧诗不单纯是“灰暗诗歌”,不能由“神韵派”来代表。但是,我们也往往不注意一个事实:神韵派在旧诗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不同于南宗在旧画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承认南宗是

    15、标准的画风。在“正宗”“正统”这一点上,中国旧“诗、画”不是“一律”的。1作者引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他们的看法是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_。(用文中的词语答)概括起来,在西洋文评家看来,中国诗的特点是_。(用文中的词语答) (2分)【答案】简约隽永、抒情;神韵淡远。2作者从“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引出了两点看法。这两点看法分别是什么?(3分)【答案】一是中国诗艺术高、活力强;二是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区间是第1段,抓住“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

    16、养”整合归纳即可。3文中作者就西洋评论家对中国诗的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这话是哪一句?据作者分析,西洋文评家把中国旧诗都看成“灰暗的诗歌”,其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一问,题干要求“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在文中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即可;第二问,先在文中找到“灰暗的诗歌”这句话,然后在其上下文找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9分)“精神贵族”钱钟书张建术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

    17、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

    18、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那位诗人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

    19、,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偕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

    20、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议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钱钟书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

    21、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世界上唯一的

    22、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的独特性,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B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鳞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他的独特的个性所致。C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认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D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E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答案】DE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性

    23、格方面:恃才傲物且有童心、聪明机智、博闻强识、淡泊名利、乐于助人。文学成就方面:创作了围城管锥编等,文学成就显著;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生活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解析】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钱钟书:性格方面、文学成就方面、生活方面。性格方面主要从前两段以及中间部分进行概括;文学成就方面主要从中间部分筛选;生活方面主要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来进行概括。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不看重金钱,物质上要求低:拒绝普林斯顿大学的高薪聘请、拒绝出售出版社重金求购的英文大辞典、别人借钱对折送人

    24、、家里陈设朴素。重视精神追求:潜心读书研究、不好名利。在困境中仍能坚守:困居上海时学术文稿没人买,写围城仍旧精工细作。4文章结尾引用钱钟书的话:“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6分)【答案】名家也需要钱养家糊口,但绝不把发财当做学问的目的;当今商业化社会不乏一味追求财富的所谓名家,他们应该学习钱钟书的精工细作精神,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文化成果;一些出了名就变得浮躁的人,应该多学学钱钟书坚守文化阵地、潜心研究学问的高尚品格;名家当如钱钟书,不重物质,不迷信金钱,把知识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解析】探究时要联系钱钟书的做法,抓住名家和金钱的关

    25、系进行分析:名家需要一定的金钱作为基本的物质基础,但是名家不应一味追求金钱,应如钱钟书一样,要能够坚守精神道德底线,潜心做学问,看淡物质需求。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

    26、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

    27、假定”(suppositio),旁人难于意会。释祩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

    28、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学¥1第一段中,“当局称

    29、迷,傍(旁)观见审”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什么?(3分)【答案】“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旁)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2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指的是什么?(4分)【答案】“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载道”,诗歌用来“言志”。【解析】本题考查

    30、对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关键词,可见这两句话是指上文中的。“水米无干”的“干”是“关系”,“水米”是比喻的喻体,找出它的本体即可。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 (5分)【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批评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林而不见树的偏差。4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5分)【答案】善于使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生动幽默。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时不必求全面,只要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0周谈中国诗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393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