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资源描述:
-
1、课时跟踪检测(一)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陇 头 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注太白:金星,在古人眼中它为主征战杀伐之星。行人:出征的将士。偏裨: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职,品阶不高。(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两句,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B三、四句写月照
2、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C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D诗歌最后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关西老将的遭遇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自古以来都是偶然现象。E本诗写了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三个生活场景,这三个生活场景没有什么联系。解析:选DED项,“是偶然的、个别的”“自古以来都是偶然现象”错,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E项,“这三个生活场景没有什么联系
3、”错,这三个生活场景有密切联系,它们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 参考答案:用对比手法(反衬)。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壮志,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地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4、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老人竟忘了回去。D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E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山川景物,表现出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解析:选CEC项,“老人竟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3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