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语文:4.12《双桅船》教案(华东师大版高一语文上).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桅船 2011 年高 语文 4.12 教案 华东师大 版高一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双桅船一、导入双桅船是一首朦胧诗。何谓“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学习这类诗,我们要着重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因为那是诗人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像鲁迅的最著名的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塑造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刻骨铭心的情意。今天我们学的双桅船是当代女诗人舒婷朦胧诗的代表作。诗中所表达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又是青年人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味。二
2、、作者简介: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双桅船是一首与诗集同题的诗,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三、整体感知全诗:先阅读一下全诗,说
3、说各自的理解。(老师不作评论)古人说“诗无达诂”,也就是允许我们每个人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诗意的过分透明,诗情的过分外露,语言的过分清晰,将使诗的审美空间缩小到弹丸之地,读者也诗在一览无余的无聊中掉头而去。那么,怎样让我们对诗的理解尽可能的贴近作品?我们首先必须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下面让我们读一读舒婷的“狼外婆”的恋爱故事。(另附材料)舒婷经常把意象成对地放在一起,这或许可以说是她诗思维的一个特色。什么是双桅船?双桅有什么含义?在这首诗里,成对出现的意象有哪些?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阅读这首诗。点拨:有人说“双桅船”有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她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
4、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双桅”意味着诗人心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诗中出现的成对得意象有左翼右翼,风暴盏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岸船,告别相遇等等。双桅不是表示内心矛盾或感情复杂,而是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读了“狼外婆”的恋爱故事,你赞同上面的见解吗?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意象?(参考答案:“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的紧迫感;“风暴”暗指诗人与同时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雾”象征生活中的重压)点拨:可允许学生有多种理解,因为意象本身丰富
5、的内涵表现出了多解性。学生回答不必强求一致,能自圆其说即可,我们以训练想象力联想力为目的。四、教师小结: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隐约的社会感怀。诗的最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已经被广泛流传和引用。1985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前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前西德、前东德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外文的有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10多个国家。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
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85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入选。希望你们今天也能喜欢上她的作品,下面让我们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放声自由诵读课文。附:舒婷:“狼外婆”的恋爱故事她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朦胧诗潮代表人物之一。20年过去,她自称自己已是诗坛“外婆”级人物。她在最近的一次与上海作家陈村的对话中说:每当参加文学聚会时,她笑眯眯地坐在年轻人中间,扮演“狼外婆”的角色。A、“我嫁你简直像私奔”中国有个传统,夫妇俩中某一方出了名之后,介绍他(她)
7、的配偶时,常称其为“某先生的太太”或“某太太的先生”。谈到诗人舒婷和她的丈夫,我索性唱个反调,要说舒婷者,陈仲义的太太也,或更直接一点,陈仲义的太太是舒婷。此说非故弄玄虚,理由如是:舒婷有致橡树、双桅船等绝唱,文艺理论家陈仲义亦有中国朦胧诗人论,可称当代研究朦胧诗的一本绝活;再说户口本上户主赫然写着“陈仲义”,舒婷只能附于“骥尾”。诚如纪伯伦所说:“夫妻好比同一架琴上的弦,他们在同一旋律中和谐地颤动,但彼此是独立的。”陈仲义人高马大,长相一般,穿着随意,朴实得不能再朴素,木讷得近乎迂,属于内秀型。他在一所大学执教,是省内颇有名气的诗评家。本来出席省、全国性的一些诗歌讨论会都有他,自与舒婷结婚之
8、后,全让舒婷给硬挤掉了。 他们同居鼓浪屿一条街上,推窗可望,临街可呼。同在文学圈。初闯江湖那会儿,鹭岛文学圈内朋友聚首,众人宏言阔论,惟陈仲义十有八九沉默寡言,藏锋不露。舒婷暗中观察,若论对手,非他莫属了。每每过海进城以作家、评论家身份出席会议,他们往往“君立船首,我临船尾,同享一江水”。虽相互心仪,但谁也不愿先表心迹。历七八年之久,月老看不过去,终用红丝线将这对大男大女拴到一起。1981年的一天,舒婷远游三峡归来,还没及抖落一路风尘,陈仲义已树桩般伫立在她面前,“四目相对”,心有灵犀何须点,舒婷说了句“好罢”,一点也不朦胧,这对分别为32岁与29岁(舒婷自说28岁)的金童玉女,携手步上了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