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扬州慢 (2)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扬州慢 2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扬州慢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 科语文教材名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 题扬州慢年级高二学期上期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风格特点;2、运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古典诗词;3、理解作者在无奈而低沉的情调中所表达的家国忧思之情;二、过程和方法情境导入体悟品赏 实践运用 点拨讨论比较鉴赏、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后作业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 学重 点难 点1、学会运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方法鉴赏古典诗词;2、把握扬州的今昔变化,深刻体会“黍离之悲”。3
2、、自主鉴赏优美词句,全面赏析景物与修辞、情感方面的联系。教 学思 路本词是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中的推荐作品,我打算让学生感受视频美景开始,再置身于作品的景、境与情之中的研讨,学生在字句中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领悟,接着小组合作探究用相同的方法鉴赏同主题的作品,最后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本节课中我以学生展现自学、鉴赏、合作探讨能力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悟、实践、比较、探究活动中采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古典诗词。主 要教 学方 法质疑讨论法、比较鉴赏法、合作探究法教 学资 源课本,导学案,图片、视频、PPT、实物展
3、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过程预设(共一课时)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出示幻灯片:扬州慢 姜夔同学们,你们曾经学过李白的一首很著名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一起背诵好不好?诗人要送朋友孟浩然去哪里?扬州,古代称之为“广陵”。三年前,我也去过那里,她的风姿常常在我眼前浮现,此刻你们也有幸一睹她的芳颜。(播放视频)大家谈一谈,看了照片以后你对扬州这座古城有什么印象。的确,历史上的扬州是无数文人墨客梦里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姜夔笔下的扬州走走、看看。1、 全体学生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2、 学生观看视频后,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扬州古城的印
4、象。视频中今日扬州的美景与课文中的胜景一致,与衰败景象则形成鲜明对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二、走进扬州出示幻灯片:走进扬州1、 诵读品评(提问)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此首词?你感觉他(她)读得怎么样?(教师小结,评价)2、 概括序言(提问)这首词的前面有一段序言,从这段小序中能读出哪些内容?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创作原因,所见所闻的景物,感情基调(黍离之悲)3、 知人论世(提问)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及背景?明确:(1)作者生平: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早岁孤贫,后屡试不第,曾于颠沛流离中亲历家国破残之痛,在长期的豪门清客生涯中,与当时著名诗人、词人如杨万里、范
5、成大、齐弃疾等,都有广泛文学交往。他精熟音律,能自己谱曲,其词特点为风雅、清空、峭拔,是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后来发展成为格律派。 (2)作品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初次来扬州之时,年仅二十二岁。虽然扬州距金兵第二次占领已历时十六年之久,但姜夔看到的仍是战后的一片破败萧条景象,联想到扬州曾有的繁荣,忆起唐代杜牧关于扬州的佳作,他难抑心中的怆然,遂自创其曲,写下这首著名的词作。1、 学生朗诵后,其他学生从情感、语速、断句等方面进行点评。2、 全体学生把握感情基调后集体吟诵。3、 学生概括内容及作用,联系诗经讲解黍离之悲的典故。4、 学生回忆哪些作品抒发了黍离之悲。5、学生预习工作呈现:简介
6、作者及写作背景。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朗读与品评、鉴赏能力。2、 分析序言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整体感悟的能力。3、 学生进行类比联想,能对此词的思想内容及感情更好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教师课前布置了预习,则课上无需利用太多时间讲解,只需稍加点拨即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置身诗境出示幻灯片:置身诗境大家对姜夔了解得如此透彻,就让我们睁大眼,竖起耳,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南宋初期屡遭金兵浩劫的扬州城走一遭。出示幻灯片:看到了 听到了 想到了(提问)请同学们采用“置身诗境”的方法,如果此时你就是姜夔,初次来到扬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荠麦青青
7、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波心冷月 芍药花开,这座古城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六朝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而在作者的眼里,你们的眼里此时是一座出示幻灯片:空城(提问)“空”有什么含义?你们已经置身在何种环境中?明确:空荡,空无一人,洗劫一空,荒凉、冷清、萧瑟、残败(小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1、 学生分成三大组,举行谁的感受最丰富的活动。(学生仔细阅读本词,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并且借助联想与想象,大胆地谈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及画面一一再现。)2、 同学们各抒己见,描绘实景与虚景中及构成
8、的意境特点。1、 在诗歌鉴赏中,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以词句为本学会提炼相关信息,借助意象体会诗人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构建一个审美意境,从而使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为准确感悟诗人的黍离之悲作铺垫。2、 训练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运用“置身诗境”的阅读方法。四、缘景明情出示幻灯片:缘景明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 “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空”字在上阙是词最精练传神、最能体现诗歌意境,那么在下阙也有一个表明情感的字,使“景”与“情“完美地交融。(提问)在下阕中,姜夔想象唐朝的杜牧穿越时空、来到了扬州。看到今日的扬州是什么感受?出示幻灯片:惊因“空”而“惊”, 惊“十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394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