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5.24月亮上的足迹能 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5.24月亮上的足迹能 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5.24 月亮 足迹 一课两练 新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月亮上的足迹能提技能一课两练【练基础】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铁锹(qi)轨道(u)昂首挺立(n)B.着陆(zho)畅谈(chn)小心翼翼(y)C.海域(y)椭圆(tu)遥遥在望(yo)D.大厦(sh)遐想(xi)惊心动魄(p)【解析】选D。A项中“锹”应读qio;B项中“着”应读zhu;C项中“椭”应读“tu”。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拢他们的好梦。B.他们手握操纵秆,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C.大地剧烈地振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D.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解析】选D。A项中“拢”应为“扰”;B
2、项中“秆”应为“杆”;C项中“振”应为“震”。3.选词填空。(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访问拜访登上)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2)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出发进攻进军)的指令。(3)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飞跑)去。(4)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浮悬挂)在飞船的上方。答案:(1)拜访(2)进军(3)奔(4)悬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
3、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2)“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3)“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 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4)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答案:(1)议论(2)描写(3)说明(4)记叙【练能力】一、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完成16题。“嫦娥”翩翩落虹湾38万千米之外,月球上空,来自地球的一架飞行器环月飞行,等待着陆月球的最佳时机。12月14日21时,中国“智造”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启动落月征程。对人类来说,这是近40年来首次重返月球,也是一次用
4、智慧和勇气,用更先进、更可靠的航天技术所做的科学探险。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嫦娥”三号任务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20时30分许,“嫦娥”三号正在近月点高度约15千米、远月点高度约100千米的椭圆轨道上稳定运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其发送指令,“嫦娥”三号调整姿态,收拢太阳翼,做好降落准备。21时00分,“嫦娥”三号变推力发动机开机,探测器从月面上方约15千米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21时05分,“嫦娥”三号降落相机开机并传回数据。经过地面数据接收与处理,深灰色的月球表面图像呈现在飞控大厅大屏幕上。预选的虹湾着陆区域,一个个陨石坑、一块
5、块月岩散布其间,清晰可辨。“嫦娥”三号摇动身姿,避开沟壑,向着月面平坦区域飞去。3 000米,2 400米,2 000米,1 000米在变推力发动机的反推作用下,“嫦娥”三号缓缓下降,距月面越来越近。在距月面约100米处,“嫦娥”三号与月面相对速度接近于零,稳稳悬停在月球上空。此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科技人员正在紧张地分析数据参数,密切监测“嫦娥”三号的飞行状态。“嫦娥”三号利用三维成像敏感器对着陆区域仔细观测,寻找最佳着陆点。100米,80米,50米“嫦娥”三号像一个灵巧的舞者,精准地避开一块块月岩和陨石,继续朝着陆点飞去。降落相机拍摄的月面图像越来越清晰,在阳
6、光照射下,奇形怪状的月岩在月面上形成了黝黑的阴影。30米,20米,10米“嫦娥”三号在发动机的托举下,开始平稳缓速下降。发动机吹起的月尘,遮蔽了降落相机拍摄的月面影像。这是自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无人探测器登月以来,苍凉寂寥的月球时隔37年再度扬起尘烟。21时11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正常关机,“嫦娥”以优雅姿态自由飞抵月面。几分钟后,太阳翼顺利展开。“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是我国航天器首次着陆地外天体,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航天器着陆月球的国家。(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5日04版,有改动)1. 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 答:
7、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概括说明内容可以从第段和第段中寻找关键词,再联系全文内容总结;判断说明顺序时,还要注意考查的是几个段落,而不是全文,从全文看明显运用的是逻辑顺序,而段根据这三段来判断,明显是空间顺序。答案:本文主要介绍了“嫦娥”三号降落月球表面的过程;空间顺序。2.根据文章分析,下列选项中关于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嫦娥三号像一个灵巧的舞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21时11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正常关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30米,20米,10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D.“一个个陨石坑、一块块月岩散布其间,清晰可辨”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解析
8、】选B。年代、月日等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列数字,因为凡含有年月日等时间词的句子一般情况下都运用了记叙这种表达方式。3.第段中画线句子中的“约”字可否删掉?为什么?答: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解答时首先表态,明确删,还是留,多数题都是不能删掉;其次解释词语的含义,一般都是表程度和估计、表数量、表推测等,并分析该词语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再次,删掉后会有什么变化;最后表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周密性)、科学性等。答案:不能删掉。“约”表示估计,准确地说明了“嫦娥”三号与近月点和远月点之间的距离是大体估算出来的,并非确数,去掉后,就变成确切的距离,不符合客观实际,该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