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21课时 九上 古诗词(一)(课堂讲本)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 第21课时 九上 古诗词一课堂讲本课件 中考 语文 21 课时 古诗词 课堂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21课时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一)目录当堂检测0201 作品梳理01 作品梳理第58首 行路难(其一)第59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60首 水调歌头第58首行路难(其一)唐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注释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皿。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玉盘:对盘子的美称。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会:终将。云帆:
2、高高的帆。济:渡。背景知识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重点赏析(1)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与开头两句中的“金”“清”“玉”“珍”形成对比,反衬诗人内心的悲苦、迷茫。“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修辞手法一、二两句以极为夸张的笔法起笔,强调美酒美食的价格昂贵,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3)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
3、梦日边”借用了姜尚在碧溪垂钓、伊尹梦乘舟过日边的典故。“长风破浪会有时”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本诗引用这一典故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4)表现手法反衬。一、二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反衬诗人悲苦、失望的心情。五、六两句是对偶句,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内心的惆怅和迷茫,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5)情感表现了诗人在残酷的现实之前的迷茫,诗人失望与抱有希望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又不愿向现
4、实屈服,表现了希望重新崛起、有为于当世的愿望。作品主旨这首诗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现实对诗人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达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参考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住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磻溪,闲待明主;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身处何方?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第59首酬乐
5、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重点注释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见赠:送给(我)。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翻似:倒好像。翻,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柯,斧柄。长(zhng):增长,振作。背景知识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826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
6、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重点赏析(1)炼字“凄凉地”表现遭受的艰辛之多,但诗人举重若轻,一语带过;“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这两个词把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的苦楚委婉地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长精神”是本诗的诗眼,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2)典故颔联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被贬归来的感触,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惆怅之情油然而生,表达诗人因世态变迁以及回归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3)修辞手法颈联运用对偶、比喻。用“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用“千帆”“万木”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