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8课时 七下 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 第8课时 七下 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 中考 语文 课时 古诗词 课堂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8课时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三)目录当堂检测0201 作品梳理01 作品梳理第23首 泊秦淮第24首 贾生第25首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第26首 约客第23首泊秦淮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重点注释笼:笼罩。商女:歌女。江:指秦淮河。后庭花:曲名。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背景知识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流经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享乐游宴的场所,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词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重点赏析(1)炼字“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被两个“笼
2、”字融为一体,描绘出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犹”字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暗示了晚唐统治者正重蹈覆辙,使国家走向灭亡。(2)修辞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三、四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后庭花”指代荒淫亡国的陈后主,表明诗人对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3)表现手法寓情于景。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融入了作者对家国的伤怀之情,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托古讽今。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表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4)情
3、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情。作品主旨此诗感慨家国兴亡,借陈后主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参考译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家靠得很近。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怨恨,隔着江水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第24首贾 生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重点注释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放逐的大臣。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虚:徒然。背景知识贾谊是西汉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却
4、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重点赏析(1)炼字“求”“访”二字,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仿佛热烈歌颂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可怜”一词由貌似歌颂汉文帝转为了诗人的叹息和讽刺,“问”与“不问”形成鲜明的对照,讽刺辛辣,感慨极深。(2)表现手法先扬后抑。前两句从“求”到“访”到“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崇器重,这是“扬”。第三句笔锋一转,皇帝虚心倾听的居然不是与百姓相关的国事,而是与鬼神有关的事,这是“抑”。这一“扬”一“抑”,刻画了君王不顾国计民生的形象。托古讽今。本诗表面上是写汉代,写贾生,实际上是写唐代,写自己,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