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语文课的“三个境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好 语文课 三个 境界
- 资源描述:
-
1、上好语文课的“三个境界”真正创新的课堂教学有三个境界。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一、文本解读有真见地一位特级教师教学失街亭,课始,他对学生这样说:“这一课,传统都认为失街亭的主要过失是马谡。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读,从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身上寻找问题。”学生阅读后,纷纷提出的问题让我震动:为什么诸葛亮让反对北伐,且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去守所谓的街亭?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又料事如神,为什么不让防守措施具体化?为什么用笨嘴拙舌且新降的王平去制约马谡,如果换上别人呢?教师换了一个角度以后,学生的发问很新颖。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的发言更让我大开眼界。一位同学说:我越读越觉得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诸葛亮长期独掌大权,缺乏
2、民主,目中无人,不尊重众人意见的结果。失街亭,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实行军事民主。一位同学说:我觉得诸葛亮错在心太急。他在出师表中多次提到先帝的遗愿,他太想求得蜀国的壮大,以此来向世人表白他的才能,对得起先帝了。这节课上,我看到,当教师把阅读的角度转换以后,全新的问题就逐渐突显在学生面前。而学生从这些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的发现,往往是学术界思考的最前沿的东西,真的是很有见地。所以,好课堂,对于文本的解读一定要有真见地。事实上,进入教学视野里的课文,绝非寻常之文。其艺术意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现。这就是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孔乙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会常读常新一样。因此,好课堂,对于文本
3、的解读要有真见地,那么,就要变换不同的阅读视野、变换不同的阅读方向和重点。如果这样,教材的解读就会进入一种新的境界,教学就充满了新的气象。听了这位教师的课之后,我又读了失街亭,我发现,小说开始的情节中,马谡三句话一说,明白人就知道他不可重用,可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什么会让他去守街亭?以前教学时,我也是把失街亭的罪过指向马谡,然后,淡淡地提了一下,诸葛亮也有不当之处云云。这样教学,学生如果不拥有大量的三国史料的话,对于马谡的认知就会陷入尴尬境地。上个世纪,我们不就是因鲁迅的文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而片面地认为他是纯粹的“落水狗”了么?事实上,对于失街亭的阅读,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全面地认知一下诸葛亮呢?据历史记载,当年马谡是反对诸葛亮北伐的。他曾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提出过“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但诸葛亮不听马谡的意见他太在乎功名,太重视他对先帝的诺言,所以,才有把蜀国军民当作赌注,才会有失街亭这事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