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A卷_北师大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A卷_北师大版含答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测试 第四 单元 北师大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4单元过关检测卷“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
2、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60分钟100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
3、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知识积累(51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
4、增色添辉。 1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6分)葡萄(pp)茂密(momio)小孔(knkn) 布置(zhz)捕鱼(bp) 忙碌(ll)2读拼音,写词语。(5分)(1)到九十yu fn(),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2)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ji zi()上,zh chn()葡萄干。(3)xio zhn()的街道两边bi mn()了各种蔬菜。3辨字组词。(6分)拔( )拨( )拨( )碌( )绿( )拨( )绸( )稠( )拨( )座( )坐( )拨( )密( )蜜( )拨( )召( )招( )拨( )4照样子填一填。(4分)_鲜嫩嫩_的小白菜_的大鱼小虾 _的葡萄_的早晨 _的油菜花5选量词
5、填空,并选取其中一个短语造句。(6分)一()凉棚一()丝线一()银鳞一()笑脸_6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3分)(1)太阳和月亮突然不见了。()(2)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3)大地又恢复了生机,人们又愉快地生活着。()7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熟:(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练;程度深;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1)妈妈做的饭熟了。()(2)小鸭子慢慢熟悉了周围的世界。()(3)秋天,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4)老翁说他的箭术百发百中,只是因为熟能生巧罢了。()8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1)沿街摆满了小白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