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训练新版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复习 训练 新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 第五单元 (时间:50分钟 满分:6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1)公输盘诎( )_(2)死亦我所恶( )_(3)惠子相梁( )_(4)非醴泉不饮( )_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子墨子解带为城 以丛草为林B胡不见我于王 庄子往见之C固不知子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或谓惠子曰 太守谓谁 3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B解放战争是一场空前广泛深入的人民战争,共产党人得道多助,人民军队深受拥戴、无坚不摧C学校
2、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D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修改:_修改:_ 5根据提示填空。(5分)(1)故曰,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2)_,_;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3)欲问
3、行人去那边?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4)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用“_,_”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6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2分)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
4、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孟子的治国思想:_(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 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选择的名言:_传统美德:_现实意义:_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1题。(17分)【甲】万钟
5、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6、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困于心衡于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选自孟子的这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然重要,但_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_的道理。(4分)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