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13: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13: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13 孔雀东南飞
- 资源描述:
-
1、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习目标1.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等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培养通过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3.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热爱生活,敢于向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城(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览史籍,有口才。徐陵选编玉台新咏十卷,是我国现
2、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连线作者婚姻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密切相关。我国古代的婚姻就是男女两家结亲,宗旨就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有七种情况可以休妻,称为“七去(或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若女子三次被休,就只能去舂米,非常低贱。所以本篇所涉及的问题很深很广,表现了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暴露了家长制的罪恶。在本篇中,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是婚姻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其背后是封建礼教。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
3、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整体感知1.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提示: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第2段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2.“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提示: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年轻夫妇感情上的互相
4、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不是己愿,而是被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定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任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提示:不累赘。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
5、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4.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提示: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结尾安排了“化鸟”这一情节,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充分表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矢志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嘲弄,从而更充分地表现了本诗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课文图解问题导学1.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提示: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的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2.“兰芝严妆”这一情节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