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包头 三十三 2022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包头市三十三中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试题部分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何时有酒,谁也说不清,诗经中就有“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中国的人工谷物造酒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史学上争论的话题。而对山西汾阳县杏花村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文物佐证。杏花村遗址在杏花镇东楼村东北方向,其堆积形成分别属于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其中属于大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出土器物中,除了大量的陶质罐、盆、瓶、壶、刀等生活用具外,还令人惊叹地出现了小口尖底瓮。酿酒专家包启安先生指出:“小口尖底瓮实
2、是酿酒发酵容器,原始先民在小口尖底瓮中利用谷物发酵成酒,然后澄清、饮用。”小口尖底瓮不仅我国有,古埃及酿造麦酒(啤酒)或葡萄酒时,也使用过与我国出土的同型的小口尖底瓮。包启安认为:“酒字是酿酒容器的象征,甲骨文和钟鼎文中的酒字几乎都是小口尖底瓮形,是最早的酿酒容器的有力证明。”古代巴比伦“舒麦尔酒”的象形文字,也是小口尖底瓮的形象,真是无独有偶。古时酿酒追求一个“清”字,汾酒在南北朝时期定名为“汾清酒”,可见它在当时造“清”的程度和质量水平之高。汾酒以“清酒”的技术革新一举成名之后,又在工艺上有了大的突破。从隋、唐、宋、辽、金一直到元代,一种使用“干和”工艺酿造的汾酒,当时被称为“干和酒”“干
3、酿酒”,连续800年称雄酒坛。那么“干和”到底是什么样的酿酒工艺呢?“干和”酿造工艺选用优质高粱米为原料,以河东神曲为糖化发酵剂。蒸米时,锅底加入花椒以串味,将饭捣烂冷却,加曲进行糖化,浸泡数十天。压榨取得第一次酒液后,再加入高粱米、蒸制、冷却、加曲,进行第二次糖化。然后将第一次酒液加入第二次糖化醅中,入缸密封,经陈酿、压榨、过滤,之后进行两次发酵、蒸馏。形成了熟料拌曲、干和入瓮发酵、蒸馏制酒的最新工艺,这也就是现代汾酒工艺的雏形。此法所得之酒,清澈如冰、醇香甘冽无比,名传遐迩。来村品尝者络绎不绝,每在酒后都为此酒议名。因干和入瓮的独特酿造技术而定名为“干和”,又叫“干酿”“干酢”。从此“干和
4、”汾酒遂成为朝廷贡酒,驰名全国。1下列不能成为我国人工谷物造酒大约起源于6000年前证据的一项是()A杏花村遗址发掘出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器物,大约产生于6000年前。B杏花村遗址出土的器物中,有陶质罐、盆、瓶、壶、刀这些生活用具。C杏花村遗址还出土了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器物小口尖底瓮。D“酒”字在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字形几乎都是小口尖底瓮形。2从原文看,下列对于“干和”酿造工艺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工艺,是汾酒从隋、唐、宋、辽、金到元代连续800年一直都在使用的,汾酒在当时被称为“干和酒”“干酿酒”。B该工艺,第一步是选用优质原料蒸成饭,蒸饭时锅底加入花椒以串味,然后将饭捣烂冷却,再加曲
5、糖化,浸泡。C该工艺,第二步是在第一次压榨取得的酒液中,再加入原料,然后蒸制、冷却、加曲,进行第二次糖化。D该工艺,第三步是在第二次糖化醅中加入第一次酒液,入缸密封,经陈酿、压榨、过滤之后再进行两次发酵、蒸馏。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杏花村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就开始酿酒,可见这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工谷物酿酒的发源地。B古代巴比伦“舒麦尔酒”的象形文字,也是小口尖底瓮的形象,说明古代巴比伦酿酒时,也使用过小口尖底瓮。C古时酿汾酒以“清”著称,“干和”是在“清酒”的基础上发展与提高的,酿造工艺又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平。D现代汾酒工艺,就是在“熟料拌曲、干和入瓮发酵
6、、蒸馏制酒”这一古代“干和”酿酒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
7、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注,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
8、,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以能诵诗属文闻于郡中属:写作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馀”通“余”,意思是“多”C为赋以吊屈原吊:凭吊D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本:画册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其说皆
9、自贾生发之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为赋以吊屈原A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
10、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3分) (2)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3分) (3)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鹧鸪天 注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该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8、词的上阕,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9、下阕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涵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
11、白蜀道难)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木匠 黄荣才老开是个木匠。老开是个很老的木匠。老开当木匠的时候才15岁。那时候,老开的舅舅是乡村里有名的木匠,老开读了几年私塾,字没认多少。他坐在凳子上老是转来转去,用老师的话说是屁股长刺。老开对舅舅的木匠活倒是很兴趣,老是缠着舅舅问这问那,帮着拉墨线,磨斧头、刨子、凿子,锉锯锋。趁舅舅休息,还拿着废木料又刨又锯。老开的父亲看了,倒也干脆,把老开从私塾里领到舅舅
12、的跟前,说:“跟着你吧,学一门手艺,饿不了肚子。”老开就这么成为一个木匠,小木匠。老开的木匠当得风生水起,整天沉浸在木匠活里,琢磨式样,打磨边角,名气是越来越大,十里八乡娶媳妇嫁女儿,都以请到老开打家具为荣。老开的手艺没得说,人又随和,对价格也不计较,没有“师傅气”,不会摆架子。主要的家具打完了,还用边角料打个凳子或者小柜子,活忙清楚了,基本上没有废料。这口碑慢慢流传,老开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上门请老开的人越来越多。老开听了要打几样家具,心里估摸着需要几天,在墙壁上做个记号,时间到了,自己挑着木匠工具上门。定好了时间,老开就按照时间表接活,谁要中途加塞,老开根本不理,先来后到的规矩可不能破。老开
13、的木匠当得起色,生活也就很滋润。后来进了手工业者合作社,老开凭手艺赚工分,收入少了,不过大家都那么过,老开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依旧沉迷自己的木匠活,就是没活了,老开也是把斧头、凿子、刨子磨得很亮,那锯子不小心一拉,锯锋就拉出一排血泡泡。改革了,开放了,老开的生意又火起来,老开脸上的皱纹舒坦了,干活的时候还跟着录音机哼几句。“我给你打一套家具。”老开的话一出口,老开的孙子就笑了:“爷爷,现在谁还兴那些啊,又笨又重。”老开的脸黑了一下,老开的儿子刚要开口,老开又笑了:“就是啊,现在谁还打家具呢?要什么家具到店里一挑,什么式样没有?新潮,方便。”老开的儿子以为父亲气晕了,在说反话,看看又不像。“还是爷
14、爷开明,不是老脑筋。”孙媳妇脆生生的话,让老开的笑容更灿烂,孙子也高兴了,“爷爷好,好爷爷。我还以为我的新房要摆上一堆木头的家具呢。”“好了,就你们嘴甜,爷爷是那样的老糊涂吗?我可不干这种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的活。”“那我们选家具去喽。”孙子和孙媳妇手拉手出门。老开看了,笑容收了起来,眼神中有了水雾一样的东西。“爹。”儿子担心地叫了一声,老开摆摆手,不说话。儿子知道父亲肯定又想起死去多年的母亲,父亲当年答应母亲说等她病好了一定拉着她的手在街道上走几个来回,不过母亲没有好起来。“我一辈子都没有在人前拉过你母亲的手,现在的人,可是不管这,搂搂抱抱的,时代不同了。”老开的感慨让他的儿子心里也酸酸的。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