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2 为人民服务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2 为人民服务_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导学案 12 为人民服务 新课 答案
- 资源描述:
-
1、12.为人民服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
2、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课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为人民服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
3、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揭示了语文最本质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本课时,当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从而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
4、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毛主席的作品和张思德生前的事迹、图片。(师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同志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3.初步了解学习议论文的方法。学习重点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导入: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烈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以及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
5、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2.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张思德的资料介绍给大家。3.交流自己眼中的张思德。1.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张思德。_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2.读后交流初读收获。3.组织学生记钓鱼游戏:检查生字词。1.阅读全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认读生字词。3.小组内互读课文,校正读音交流讨论。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
6、把“氵”误写成“冫”。“鼎”字比较难写,要特别强调这个字的笔顺。2.给下面的字组词。彻( ) 哀( )沏( ) 衰(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写出三个含“鼎”的成语:_、_、_。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1.引导齐读课题。理解课题。2.引导学生探寻: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3.教师提问: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的?分几层意思讲的?每层意思是什么?4.引导学生交流。1.学生齐读课题思考:本文是以什么命题?(本文是以中心命题。)2.学生交流,理解“服务”
7、。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讲了什么内容?(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事不怕困难:互相关爱,互帮互助(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_,然后结合当前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_”的生死观;二是_,为人民的利益、;三是_。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布置课后学习延伸。搜集毛泽东的诗词。5.写出两首收集到的毛泽东的诗词。_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
8、上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稿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也是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议论文。教学中,我从课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主旨,悟道理,由理及情,使比较难理解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1.全面分析课文,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2.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清部分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回顾
9、旧知。(用时: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毛主席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为人民服务”的。全班讨论总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1.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2.围绕中心作者精心选择了哪几个材料加以说明。6.多音字组词。难_( )_( )剥_( )_( )二、分段品读,深入理解。(用时:20分钟)1.讲读第1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1、2句是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把第1、2句话连成一句。(3)提问: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2.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
10、了什么?哪句话最重要?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2)引导学生交流。(3)引导归纳学法。3.学习第3自然段。(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说的?毛主席围绕这个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清楚的?(2)引导学生理解“精兵简政”。(3)引导学生标出本段的关联词语。体会这段话议论的严密。4.学习第4自然段。(1)提出自读要求: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2)引导学生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3)提问: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5.学习第5自然段。(1)引导学生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5课 乡土画家 课前预习_教科版 (共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