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辽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 辽源 2020 2021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就是一句特别有文学气息的话。而文学也不失为涵养初心的一剂良药。用文学构筑审美和爱的精神家园、探寻人性的向度和人生的可能性,尤为可行。为何初心那么容易被忘却?因为身在滚滚红尘中,人在不断地异化,最典型的是物质、资本对人的异化。以金钱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以物质欲望为人的最高追求,必然导致人性的扭曲、初心的迷失。这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中国先秦时期的庄子就开始抗议物质、财富、享受、欲望对人的异化和由此带来的剥削、掠夺、压迫。李泽厚说:庄
2、子抗议“人为物役”,要求“不物于物”,要求恢复和回到人的本性,这很可能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呼声。庄子是哲学,更是文学,所以这可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光辉篇章。两千多年后,西方思想家哈贝马斯也从广义的文学的视角深刻分析了资本对人的异化:一开始,通过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批评领悟,训练和培养了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公众,使得个体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进入文化共同体中,形成了文学公共领域;但随着资本主义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学公共领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公众从文化批判转为文化消费;市场规律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法则,不再凸显理性的公共运用这一公共领域的核心。文学公共领域
3、的缺失,是西方社会难以抵御资本对人的异化的结构性因素。除此以外,权力对人的异化也不容忽视。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趋于腐败,也会导致人被奴役。古今中外,用文学对抗权力对人的异化,既是当然之理,亦是知识分子的无奈之举。以阮籍、嵇康、陶潜等文学家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不仅是对战乱频仍的衰世的抗议,更是一种“人的觉醒”,是反礼教运动与反专制潮流的汇合。在当代西方的文学谱系里,乔治奥威尔、米沃什、布罗茨基、格罗斯曼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能够在世界文学史上流传下去,是因为他们用文字表达出了一种普遍的良知和永恒的价值。正如班达所言:“知识分子的活动本质上不追求实践的目的,只希望在艺术的、科学的或形而上学沉思的活动中
4、获得快乐,简言之,他们旨在拥有非现世的善。正是由于有了他们,在两千年里,人类虽然行恶,但是崇善。这一矛盾是人类的荣耀。人类文明正是在这一矛盾所造成的夹缝中发展出来的。”以文化人,人能弘道。用文学守护初心,对抗异化,是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在会饮篇中苏格拉底说:“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方面的生殖者。”新时代的中国作家,要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作品播撒美与爱的种子,使之在人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选自学习时报文章用文学守护初心,作者顾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物质、资本对人的异化,是指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以
5、物质欲望作为人的最高追求。B.因为庄子是哲学,更是文学,所以它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反异化的光辉篇章。C.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学公共领域的缺失,导致物质力量凌驾于人类理性之上。D.权力对人的异化,就是指不受制约的权力趋于腐败,导致底层人民受到当权者的剥削、掠夺、压迫。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首段便提出利用文学的力量来守护人类初心的主张。B.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说文学对人的异化所作出的对抗与批判,彰显文学守护初心的力量。C.文章论及“文学公共领域缺失”之弊,从反向证明文学有守护初心、对抗异化的功能。D.文章引用苏格拉底会饮篇中
6、的话,旨在指导中国当代作家应如何播撒美与爱的种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中的“初心”,是指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美好特质,如追求真、善、美。B.说“魏晋风度是一种”“人的觉醒”,是因为阮籍等人认识到了反专制、反礼教的必要。C.班达认为,如果没有包括文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们的努力,人类就不会持续崇善。D.应对人的异化,是人类难题。利用文学守护人类初心,对抗异化,可行,但并非唯一途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材料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7.4%的
7、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的丁歆经常使用网络用语。“我一般在跟网友聊天时, 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状态时会使用,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语境,大家都在这种流行语境下,你会自然融入进去。但是在其他地方用网络用语,别人可能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在看直播或者发弹幕时会用网络用语,平时面对面交流一般不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梁杰认为,流行词是一种创造,“ 本来要说很长一段话的,用几个字就可以表达了。另外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某些流行词就代表一个特定的意思,这样说会更加明确。”“使用流行语就是为了好玩,大家对于一些词语会心照不宣地笑一下。”丁歆觉得,网
8、络语言会让语言异化,“我们会把一些传统词语进行解构,重新放到现在的聊天环境下,本质上来说是污染了汉语原本的语义的,但这可能也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调查显示,34.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59.1%的受访者偶尔使用,仅6.5% 的受访者完全不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认为,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情感和心理。网络交际平台为交际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便于自由创造的语域。与传统的平面媒体上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内容可以突破常规,具有非正式性、随意性和简约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词语表达方式。它们为现代汉语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多新的选择。一
9、些创新因素已经突破自已的语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摘编自2019年03月21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无论是描述什么东西还是事件,我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福州市中学老师蔡筱佳说,“随着媒介的更新, 有时我们不再需要用文字去描述,比如看到美景,你会把它拍下来,这让人更不会去思考怎样创造新的
10、表达方式”。“现在大家夸人,习惯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者用很多夸张的语气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的丁歆说,汉语中有丰富的词汇供人们表情达意,可现在很多都被简化,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摘编自2019年03月21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记者:年末的各类汉语盘点,网络流行语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您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现象?姚喜双:互联网的持续繁荣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提供了平台。一些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深入人们的网络生活,并已逐步发展至线下,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自身的发展,也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现形式,如“给
11、力”“蛮拼的”“点赞”等,都很接地气。当然,伴随着网络语言井喷式的增长,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屌丝”“绿茶婊”等低俗的词,这不仅对网络语言自身,更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以辩证的态度,既充分认识其对丰富语言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规范、不健康的一面。对于其使用,同样是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应按照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趋利避害,加以正确引导。记者: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那么网络语言的底线和边界在哪里?姚喜双: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应首先考虑网络语言
12、不同层级的要求,网络语言是一个复杂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给力、点赞、接地气、正能量”等词,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其使用应得到支持,如“给力”已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二是“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童鞋”等词,表义晦涩,缺乏规范,不提倡在公共场合、大众媒体中使用;三是“逗比”“逼格”等,品位低俗粗鄙,会对汉语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应予禁用。总之,网络语言使用不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标准,符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则,而且要健康向上,不低俗。(摘编自2017年01月06日光明日报)4.下列对网络流行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流行语具有突破
13、常规、随意简约的特点,在网络自然流行语境下,网民会主动融入语言自主创新潮流中。B.网络流行语追求简便快捷,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部分网民有时不再需要用文字描述事物,喜欢用视频拍摄过程。C.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使用让人们的表达显得单一固化了, 夸赞别人习惯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夸张的语气,遇到好笑的事情一句“哈哈哈”完事。D.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语言使用潮流,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对使用网络流行语乐此不疲。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先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报道了网络流行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情况,然后通过专家解读的方式对网络流行语普及的原因进行宏观分析。B.
14、材料二先总体阐述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人们语言水平的影响,然后用受访者的代表性言论展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人们语言水平的影响。C.关于网络流行语对当代汉语发展的影响,材料一侧重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范围予以评估,材料三侧重阐明网络流行语如何增强汉语的表现功能。D.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弊端,材料二仅是从个人角度指出了长期使用存在的危害。材料三则先从个人角度后从社会角度指出其长期使用存在的危害。6.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媒体语言,它流行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士兵与猎手戴涛1944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
15、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忽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兴奋地朝前追去今天清晨,当他走出兵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意外地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做生意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得到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得到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得到了他父亲。此时,他觉得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者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尽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无关。在另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
16、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天,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兴奋,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起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别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逐那些神秘莫测的虎爪印。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部队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向他袭来,莫非这些梅花印原本就是中国人设下的陷阱鄂伦春猎手尽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
17、。打猎对他来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这一次好像不同往常,奔走了三天,他竟一点也无法预料结局将会是怎样。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踉跄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放晴的天空下,阳光照耀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安宁,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嬉戏,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停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起家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慑仅仅是一瞬间,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容易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美丽的爱情。
18、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猎枪“叭咕”,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碎了天地间的宁静,下面那只东北虎的额头上顿时流出殷红的血,在阳光下,这血格外鲜艳,它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却又马上倒了下去,它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洁白的雪上留下一片鲜红,终于它又站了起来,纵身一跃,跳下山崖。另一只东北虎一声长啸,也跟随着一起跳下崖去。日本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枪掉落在雪地上。鄂伦春猎手呢,当他弄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便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将枪口指向了日本士兵。也许是听到了声响,日本士兵扭转头来张望。鄂伦春猎手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庞,脸上流露出惊愕和惶惑,似乎还有一丝愧意。鄂伦春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凶残的侵略者联系
19、起来,反而想起了自家常犯糊涂的小弟,他的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可仅仅只过了一瞬间,猎手扣动了扳机。“叭咕”,又是一声刺耳的枪响,小兴安岭树枝上的雪花被震得簌簌下落,几只飞鸟惊惶地掠过阳光下的天空1984年春,一位跛脚的日本老人从日本的北海道来到中国的小兴安岭,他特地来寻找一位鄂伦春猎手,说是要报恩。(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提到,自打来了日本人,森林里的动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既是鄂伦春猎手坚持追逐的原因,又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暴戾。B.一只东北虎遭遇枪击后,两只虎先后跳下山崖。自然动物以这种毁灭、悲壮的方式来表达对人
20、类的反抗,来保存物种的尊严,这种行为震慑人心。C. 日本士兵在饥饿劳累时,看到树木晃动,就像看到被扫射后的中国百姓。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日本士兵之前的罪恶行径,表达出他的反省。D.小说以美丽壮阔的小兴安岭为背景展开故事,在人性与兽性的错位统一中,彰显了仁善感化邪恶、饶恕换来忏悔的博大力量,升华主题。8.本文擅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5分)9.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分析。(5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本题共4小题,19分)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晏
21、殊知应天府,召置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以殊荐,为秘阁校理。泛通六经,长于易,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讥切曰:“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由是罢知饶州。明年正月,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
22、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元昊反,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至,大阅州兵,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使更出御贼。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复除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年六十四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好施予,置义
23、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折役茶:用茶叶抵充租税,这种上交的茶叶叫折役茶。1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B.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C.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D.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4、(3分)()A.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表示其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可以进授爵位。B.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C.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互市盛衰与政治军事斗争密切相关。D.立生祠是指古代百姓在深得民心的官员在世时,自发为其修建祠堂加以奉祀,借此表达爱戴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崇尚节操,忧心国事。他倡导士大夫勉励品格,磨炼自身。延州险些失守时,他犯险出镇,改变局面。B.范仲淹刚正不阿,宽仁慈善。抨击权臣吕夷简用人唯亲;戍守西北时,安抚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509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