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陈涉世家》导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涉世家 鲁教版 五四 学制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16 涉世 导学案
- 资源描述:
-
1、陈涉世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常(作者、文体)、背景,记住生字读音,熟读课文。2.翻译课文,记住重点解词含义,归纳特殊用法的词语。3.概括各段内容,明确写作顺序;概括人物思想性格,感受其精神品质;归纳写作法。重难点:1.翻译课文,记住重点解词含义,归纳特殊用法的词语。2.概括各段内容,明确写作顺序;3.概括人物思想性格,感受其精神品质。【第一课时】自主学习:自学导入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中国历史上
2、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目标一资料链接1.作者情况。学生阅读注释,教师可作如下补充: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
3、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是上,获罪下狱,被处官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2.作品情况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
4、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速读一遍课文,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闾(l)左適戍(zhsh)当行(hng)度已失期(du)以数谏(shujin)罾(zng)间(jin)祠(c)陈胜王(wng)忿恚(hu)笞(ch)毋(w)宁(nng)有种乎蕲(q)(zh)(cu)拓()谯(qio)会(hu)计事长吏(l)以应(yng)陈涉2.朗读课文(1)自己朗读一遍。(2)小组分工朗读一遍。目标二结合注解翻译课文第一段,积累重点解词。(1)尝(2)佣(3)辍(4)垄(5)怅(6)恨(7)久之(8)苟(9)若(10)何(11)太息(12)安小
5、组交流组内交流课文第一段的翻译达成共识。班级展示每组翻译一句,全班达成共识。反馈检测解词下面词语:(1)尝(2)佣(3)辍(4)垄(5)怅(6)恨(7)久之(8)苟(9)若(10)何(11)太息(12)安【第二课时】自主学习:目标二结合注解翻译课文第二、三段,积累重点解词。(13)发(14)闾左(15)*戍(16)屯(17)度(18)失期(19)之(20)举大计(21)死过(22)可乎(23)苦秦(24)使(25)或(26)怜(27)诚(28)宜(29)指意(30)念鬼(31)威众(32)陈胜王(33)置(34)固(35)丛祠(36)旦日(37)语(38)指目(39)忿恚(40)并(41)召令
6、(42)徒属(43)戍死者(44)十六七(45)举大名(46)宁(47)受命(48)从民欲(49)袒右(50)盟(51)下(52)徇(53)比(54)谯门中(55)弗胜(56)三老(57)豪杰(58)会计事(59)身(60)坚(61执锐(62)(63)社稷(64)号(65)刑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课文第二、三段的翻译,达成共识。班级展示每组翻译一句,全班达成共识。反馈检测解词下面词语:(13)发(14)闾左(15)*戍(16)屯(17)度(18)失期(19)之(20)举大计(21)死过(22)可乎(23)苦秦(24)使(25)或(26)怜(27)诚(28)宜(29)指意(30)念鬼(31)威众(32
7、)陈胜王(33)置(34)固(35)丛祠(36)旦日(37)语(38)指目(39)忿恚(40)并(41)召令(42)徒属(43)戍死者(44)十六七(45)举大名(46)宁(47)受命(48)从民欲(49)袒右(50)盟(51)下(52)徇(53)比(54)谯门中(55)弗胜(56)三老(57)豪杰(58)会【第三课时】自主学习:目标二1.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含有“之”“乃”“数”“以”“为”“故”“将”“次”“书”“行”的句子,写出句中该字的含义。2.课文中共出现了四个通假字,请独立找出来,并写出其解释。3.下面句中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请说出其古义和今义(1)今亡亦死,举大
8、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卒中往往语。4.下面词语属于词类活用,请解释。丹书篝火狐鸣罾小组交流组内交流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达成共识。班级展示每组几个词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全班达成共识。预设提示(1)之之垄上,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怅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鸿鹅之志,楚国之社稷:相当于“的”。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应说“二世杀了他。他,指扶苏”,不可说“二世杀了扶苏”,“之”不等于“扶苏”。“楚人怜之”,“卜之鬼乎”,固以怪之矣,“杀之以应陈涉”,“令辱之”,“陈胜佐之”解释与上举上例中“4”同。(2)乃乃入
9、据陈:才进入(占有)了陈县乃行卜:于是去问卜乃公子扶苏:是公子扶苏(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亲“乃谋曰”、“乃诈自称公子扶苏”、“乃令符离人慕婴”,“乃”字义与上例中“2”同。(3)数“以数谏故”、“数言欲亡”的“数”与“数有功”的“数”同一音义:屡次“数万人”:几。(4)以以数谏故:因为,连词杀之以应陈涉:虚词“来”,连词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祭以尉首:用,拿,介词。(5)为若为(wi)佣耕,为屯长,自立为将军:作为士卒多为用者:被为坛而盟:筑吴广为督尉:担任项燕为(wi)楚将:是为(Wi)天下唱:向、对。(6)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以数谏故:缘故(7)将项燕为楚将:大将,名词上
10、使外将兵:率领,动词。(8)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临时驻扎。(9)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得鱼腹中书:字条。(10)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队伍行收兵:行军中。3.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谪”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倡”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已”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4.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亡:(古)逃跑,(今)死亡。等:(古)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等待。(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暗地里,(今)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3)卒中往往语。往往:(古)处处,(今)经常。5.词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