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论据与论证方法)(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复习 议论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论据 论证 方法 参考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语文议论文论据与论证方法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田鹏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历史性大考,中国用一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转“正”。取得这种令世人瞩目的战绩,原因( )很多,( )中国制度文化的润泽和支撑不可小觑。正所谓“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中央权威得到充分维护。自古以来“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等,一直是中国历史长河
2、中维系国家治理的制度思想文化。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共同抗疫。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部队各就各位,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充分保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无可替代,当人民生命安全受到疫情威胁时,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了保护。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
3、道,这是我国史无前例的管控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是中国制度文化中“人命关天”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延续和印证。家国情怀得到充分展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奉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得益于我国制度文化优势。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180多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忘我工作,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奋战一线,数百万名快递员冒着疫情奔忙。300多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从各地集结奔赴前线,逆行而上,深刻诠释了中国制度文化的独特优势。我将无我得到充分彰显。后汉书虞诩传有这样一句话:“志
4、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老子曾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实施规模空前的大救援,时间紧、任务重,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改建了16座方舱医院,开辟了600多个集中隔离点这全靠那些怀抱“我将无我”信念的人们的牺牲奉献。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全面做好“六保”,展现着制度文化优势所蕴含的事不避难的奋斗精神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充分印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疫情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渡难关。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公布新
5、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防控和救治经验。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捐款,向30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出口数以亿计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检测试剂盒、红外测温仪中国用实际行动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的生命,展现了中国制度文化的时代魅力,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共识。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中国制度文化优势在抗疫中得到充分彰显。这是悠久制度文化历史的积淀,更是当下中国制度文化的新篇。13.第段加点的“两手”,一是指,二是指。(2分)14.选择词语填入第段的()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所以B.之所
6、以是因为C.固然但D.既然那么15.分别在第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第段第段16.第段在论证方法上,都是先论证,再论证,结合第段内容可知,这样论证的作用在于什么?(6分)1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抗疫彰显中国制度文化优势”,是本文的中心论点。B.开头句中“一个多月”“两个月左右”“3个月左右”突出了抗疫时间漫长。C.文章第段之间是层进式的论证结构。D.文章结尾重申了论点,并充满自信地指出中国制度文化优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自卑也是一种力量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
7、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努力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拥有
8、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
9、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定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本文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B、自卑的意
10、义只有一个方面,即它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C、贪官和奸商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觉得人要自卑不要自信。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自信的重要性。3.第段所列举的是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内容。(3 分)4.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5.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3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新年话惜时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很
11、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培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
12、,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
13、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岁月流淌,年齿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耄耋(mo di)泛指老年。耄,
14、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年齿年纪。1.本文阐述的观点是_。(2分)2.第段作者说的“七扣八扣”,所“扣”的是_、_、_。(3分)3、阅读第段,说出作者分别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4分)第段:_第段:_4、第段中写道“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 ”请根据这个议论写一个论据。(2分)5、“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是第(4)段的一个结论,结合第(4)段说出这个结论得出的过程。(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择一事与贵有恒已故翻译
15、家草婴生前说:“我一生只做一件事,翻译文学作品,无怨无悔。”他从18岁起,走上翻译苦旅,直至93岁逝世,历时75年。在一段时间他受尽折磨,曾躺在硬板床上几个月不能翻身,但于译事仍念兹在兹。之后,他加倍投入,以补损失,先后独立翻译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肖洛霍夫文集等。草婴说:“我做了一辈子翻译平生只追求: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同样,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人称“火药王”,但王泽山却坚称自己只是个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情的人,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已经整整奋斗了62个年头。其实早在1996年,王泽山就摘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不少人看来,王泽山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安闲度日
16、、颐养天年,他却“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苦苦奋战在实验室20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城世界性难题,再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中国天眼之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生命最后22年,全身心扑在“天眼”上。为选最佳地址,从1994年到2005年,他在祖国边陲辗转了11年。从立项到竣工,又花了11年,最后“造出出天眼领先世界20年”。3位业界巨擘,专业背景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也大相径庭,但他们都践行了“一生只做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他们不仅从国家需要出发,选准方向,而且不管遭遇怎样的困难、挫折,他们都不忘初心,锲而不舍,穷其一生而专注之。这也
17、真应了那句老话“万事从来贵有恒”。其实,不管是谁,只要想干成一件事,最忌半途而废,最需坚定不移;最怕一曝十寒,最需坚持不懈;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需要决心和信心,也需要恒心和耐心。这里的恒心、耐心,不仅要看能否受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面对挫折时选择“坚守”,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事业成功的“垫脚石”。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经历190多次失败,不言放弃,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