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郑谷《菊》原文、译文及赏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郑谷菊原文、译文及赏析 课外 古诗文 郑谷 原文 译文 赏析
- 资源描述:
-
郑谷菊原文、译文及赏析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折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译文孙长江(奉劝)王孙们,可不要(再轻率地)把菊花比作蓬草与蒿莱,(你们知道吗)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会将菊花采摘下来,插戴在耳边。菊花生活在池塘边,在露水蒙蒙的秋日,四溢着馨香,(是的,菊花处境虽很糟糕,)但它可是向来不艳羡那没有根底表面上看起来却高高在上的瓦松啊!百字赏析文孙长江古来咏菊者,众矣!或叹其傲,东坡是也,“菊残犹有傲霜枝”;或悯其孤,黄巢是也,“蕊寒香冷蝶难来”。然郑鹧鸪却有独步之见,借咏菊,讽世态,言虽温,意赅酣。重名不重实,今古一也。名者,若果与实符,倒也罢了,该敬重之。然承祖上之荫庇,袭一席之高位,即为“瓦松”;或舐痈而吮痔,得浮生之虚名,即为“蓬蒿”;胁肩谄笑,摧眉折腰,蝇营狗苟,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凡此种种,何羡也?咏物者,物,不过是话题之由头;言志,乃心机之枢要。“由来不羡瓦松高”,非“菊”之可为也,人事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