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荆轲刺秦王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导语: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荆轲的形象。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
2、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人物形象。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教学难点】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教师准备】1、搜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信息。2、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3、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学生准备】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读准字音,疏通文句,把握文意。2、品赏精彩片段,分析
3、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二、战国策简介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
4、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三、背景简介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