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愚溪诗序》课堂实录.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溪诗序 高中语文 课堂实录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愚溪诗序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请问大家。不过,大家一定要说实话哟! 生:(喧动)什么问题? 师:大家是喜欢别人说你聪明呢,还是喜欢别人说你愚蠢? 生:(异口同声)聪明! 师:看样子啊,好智之心人皆有之,恶愚之心人皆亦有之。(生会心地笑)说自己愚蠢,在别人看来那是愚不可及。可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就有这么一位愚不可及的人。他不仅自己称愚,而且连其所钟爱的山水也被他以愚冠之。初中阶段,同学们学过他的捕蛇者说。他就是被称为唐宋什么家(生齐答:散文八大家)之一的、与谁齐名(生齐答:韩愈)的唐代文学家(停顿。生齐答)柳宗元。那么,他为什么以愚自称并且称他所钟爱的山水为愚呢?今天,
2、就让我们用问题探源法来共同欣赏他的散文愚溪诗序,以解开我们心中的疑团。(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设置了一种悬念,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思索,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同时也注重积累,巧妙复习了相关文学常识。明确提出学习方法,指令明确。 师:这篇课文大家都读熟了吗? 生:(齐声)读熟了。 师:那好。现在呀,我来朗读一遍,请大家当当老师,看我读得好不好,有没有错误,怎么样? 生:(高声)好! 师: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字音是否正确,二是句中节奏是否准确,三是作者以愚自称之处是否读出了悲愤之情,四是次段愚溪七愚景是否读出了层次感。(师范读。其中故设三处机关:一句节奏出错,一个字
3、音读错,一个字读成旧读。)好,我读完了,请大家评判评判?(生掌声)谢谢大家的肯定!不过,我还是想听听大家批评性的意见。 生A:(迟疑,举手)老师,我觉得您有两个字的音读错了。(师期待神情,目光鼓励)一个是塞其流的塞应该读si,您读成了s;一个是夫水,智者乐也的乐应读l,您读成了yo。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A:因为好像只有闭塞、堵塞、塞责这些词中塞才读s,乐在这里的意思是爱好,喜欢,应该读l。 师:好,好!能发现问题,还能说明理由。关于塞的读音,你的意见非常正确。同学们注意,这个字有三个读音。读si好说,如要塞、塞外等,读si和s时,要注意区分。当其为堵塞义时,在某些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合成
4、词中读s,而不读si,除刚才同学说的外,再比如搪塞、淤塞、阻塞等,其他情况下读si而不读s。关于乐,古人依反切读为yo,沿袭至今。但反切注音,拼读时随意性较大。老师对乐的上古音和中古音进行过研究,认为读yo无必然和充分依据,而且也违背字义之理。所以老师当场更正,这个字按无据从简原则读l。这就叫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了,贡献! 4 5 生:(大笑)广告辞呃! 师:好。还有哪位发现我朗读的其他什么问题没有? 生B:您朗读确实读出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愚溪七景您也读出了层次感。但是我认为第一段的今予家是溪的节奏您读错了。 师:(鼓励)能给老师纠正过来并说明理由吗? 生B:今予家是溪
5、应读成今予/家是溪,而您却读成了今予家/是溪。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我在这条溪流边安家,若按您的读法,那意思就变成了现在我的家就是这条溪流了。 师:(击案)精彩!老师被你说服了。这里就应该读成今予/家是溪,老师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呀,真是活到老,学不了噢! 【点评】积累乃语文课堂之魂。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要说学好了语文,那是骗人。关键是积累应融入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而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在此,老师创设了一种学生当老师的课堂情景,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相信,这些知识一定会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师:这篇文章的意思大家都弄懂了吗? 生:(齐声)弄懂了!
6、师:中气十足啊,好!不过,老师现在却遇到了一处疑问,那就是文章最后寂寥而莫我知中的莫我知究竟应怎样理解。(板书莫我知)一种观点认为它的意思是没有人理解我,一种观点认为是连自己的存在都忘了。老师也搞糊涂了,拿不定主意。同学们能不能认真思考或相互讨论一下,帮帮老师呢?(生兴奋)不过,要求大家说服我的时候,一定要有文中依据。 (生思索、讨论,举手。师随点生C) 生C:我认为应该是没有人理解我。因为作者是由于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受牵连被贬到永州的,所以他一定会认为别人不理解他。而且,文中最后一段明确提到他自己不合于俗。 师:既能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又能找出文中依据,嗯,很有说服力。老师准备接受
7、 生D:(迫不及待地)老师,您要听听我的。我认为莫我知的意思是不知自我也就是连自己的存在都忘了。因为作者不是清清楚楚地说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吗?这是他对愚溪之美的高度肯定,正反衬了他称溪为愚是迫于无奈的违心之语,其愤激之情可以想见。 师:依据充分,很有说服力。我现在真是双手提篮子,左也篮(难),右也篮(难)啰!这样吧,这两种理解我都接受,同学们意下如何? 生:(齐声)可以! 【点评】抓住两可问题,引导学生依文探究,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持之有故的辩证思维能力。 师:现在,我们不妨将全文核心内容梳理归结一下。我因不合于
8、俗遭贬,是愚;溪因莫利于世而称愚。可以说是以一愚字贯穿全文。(板书归结内容)给大家一个任务,数数正文中有多少个愚字。(生数。有人说28个,有人说27个。) 4 5 师:我听到有人说28个,有人说27个。到底多少个? 生:(齐声)27个。 师:对了,27个。28个是包括了题目中的那个愚字的。大家记住了,探究任何问题,首先要弄清条件。刚才我说正文中,那就是条件。那么,我想问一下,面对这通篇的愚字,大家就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哄然)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愚”字?“愚”溪那么美,为什么要说它“愚”?作者称己“愚”景“愚”的目的何在? 师:大家能提出这么多问题,很好。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连环的
9、核心问题。首先是:愚溪真的愚吗?那么,现在请大家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要能从文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 据。 (生思考、讨论) 师:问题解决了吗?谁来给大家谈一谈?(生举手,师随点一人) 生E:我认为愚溪表面愚,实际上不愚。 师:(颔首)为什么呢? 生E:在世俗之人看来,它很愚,因为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但事实上它很美,因为它善 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只是它这种美不被世俗之人接受和欣赏罢了。 师:嗯,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好,好!(生掌声)那么,现在就涉及到第二个核心问题了:既然愚溪这么美,而作者
10、偏偏说它愚,其目的何在? 生F:我认为作者这是正话反说,是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师:何以见得? 生F:作者给愚溪命名,是因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且古有愚公谷之故。根据我查阅的柳宗元的相关资料可知,柳宗元聪警绝众,很有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唐顺宗即位,王叔文、王伾等人发起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柳宗元受到重用,成为政治革新的中坚力量。由于改革触犯了权贵和宦官的切身利益,顺宗受手握兵权的宦官俱文珍的胁迫,将帝位让给太子宪宗李纯。宪宗杀死王叔文,逼死王伾,把柳宗元贬到荒凉的永州作司马。这对胸怀大志的柳宗元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其愤激可知。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只是不合于俗罢了。所以,当他看到秀美的愚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