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 资源描述:
-
1、2022级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
2、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
3、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2下列
4、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D.人类各
5、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共24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
6、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7、?”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4.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过:过错,罪过B.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 贻:送C.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 诣:往,到D.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绐:欺骗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C.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D.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6.下
8、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9、确的一项是(2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是科举时代经殿试考试及第者之称。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钦宗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被称为庶子。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
10、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藏匿了太子,并且杀了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借此暂时保全太子。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011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
11、。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10.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11.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 四、请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12分)12.(1)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12、,信造化之尤物也。(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3)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6)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7)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9)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10)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2)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13.(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 ,_ 。(2)六国论中,苏洵归结出_的历史教训
13、,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别人胁迫,可见其感情之沉郁,语气之激切。(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 ,_ ”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4)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_ ,_。(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 ,_”两句,写出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 _ _。六、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1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福康安大帅挥师高原,一直打到加德满都,尼泊尔国王被迫签署城下之盟,从此向中国称臣,岁岁纳贡,沦为藩属。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