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3课 篇目(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3课 篇目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 语文 必修 上册 13 篇目 读书 目的 前提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13课篇目(一)_读书:目的和前提课文导入素养任务“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心灵闪烁着爱的光辉,让生命散发出教养的芬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认为,读书是获得真正的修养的重要途径。他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让我们远离浮世的喧嚣,走进经典,与大师交流,使心灵变得更加富有。1.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2归纳内容要点,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3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资讯概览一、作者介绍黑塞(18771962),作家、诗人。生于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充满了彷徨、孤独、感伤、梦幻以及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主义
2、气息。黑塞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老庄自然观颇有研究。中国的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德米安荒原狼和玻璃球游戏。二、思想情怀黑塞名言集锦1有权力的人毁于权力,有钱人毁于金钱,奴才毁于卑躬屈膝,寻欢作乐的人毁于享乐。2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3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4真正厌恶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5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6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
3、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情境活动世界上的一切书本,不会有幸福带给你,可是它们秘密地叫你返回你自己那里。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太阳、星星和月亮,因为,在你内心里藏着你所寻求的光。你在书本里寻找了很久的智慧,现在从每一页里放光因为现在它们才属于你。这是黑塞写的一首诗书,读完之后,您有何感想?答:参考答案:要通过书籍使精神成长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尊重自己所读的书,有耐
4、心和意愿去弄懂它,谦虚地认可它,倾听它。只为消遣而读书的人,所读的书再多再好,读过就会忘,读后与读前同样贫乏。如果我们读书像在听友人说话,书就会向我们展露自己,成为我们的财富。我们所读的书便不会流失,会成为我们的所有,使我们欣喜,使我们得到安慰。德国浪漫派18世纪末发端于德国,随后在欧洲各地出现的浪漫主义,是一次波及范围大,影响深远,其“余波”至今尚未停息的文化思潮。其波及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领域,席卷了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德国浪漫派是这个思潮的源头,特指18世纪90年代至1850年前后由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等掀起,随后又有布伦塔诺、阿尼姆、克莱斯特、霍夫曼、艾兴多夫等大批作家
5、参与的一场文学运动。德国浪漫派对后世有着难以估量之影响,它不仅是现代派当中诸多流派之源,更在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僵死(jing)(2)沉浸(jn)(3)麻痹(b) (4)戕害(qing)(5)已臻佳境(zhn) (6)逊色(xn).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藉 (2)藏(3)咖 (4)强2语境辨析法(5)那种在统一的专业目录下,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模(m)式的“一个模(m)子”是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的。(6)他厌恶(w)“人有善恶()之分”的说辞,甚至到了恶()心的程度。二、写准字形(1) (2)(3) (4)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视而不见:
6、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2)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3)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于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4)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力了。(5)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很远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6)毫不逊色:表示比得上,丝毫不差。语境运用(辨析正误)(7)有些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辨析:错误。“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8)伫立在厦门的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辨析:错误。望文生义,“望洋”指
7、抬头向上看的样子,这里将“望洋”误解为“望着海洋”。(9)幸福是痛楚中情意浓浓的一声安慰,失落中引人入胜的一番教诲。辨析:错误。用错对象。应为“意味深长”。(10)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辨析:错误。“一劳永逸”侧重指办好事情,用来陈述“局势”不当。.易混辨析1熟悉VS熟习课本原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辨析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与“陌生”相对。常指视觉、听觉和其他方面的认知活动,对象是有形的、有声的。熟习:了解得深透而熟练,多指记忆、运用、掌握等实际活动。对象是记忆、语言
8、、学问、知识、业务、工作等。即境活用各地监察局工作人员正尽快熟悉各地新情况,适应新岗位、熟习新业务、进入新角色,更好地履行职责。2领略VS领悟课本原句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辨析二者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领略”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领悟”则指“对事物有认识、有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会”“理解”近似。即境活用他趁闲暇时间领略了几处自然奇景,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领悟。3考察VS考查课本原句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
9、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辨析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即境活用区教育局领导实地考察了各考点,并周密部署了今年我区高中段招生考试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NO.1文本初读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依据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概括相应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读书:目的和前提第1段第2段第3段自己的爱好是开始阅读的基础第4段个性或人格是教养的前提第57段作者迷恋阅读的情形第8段参考答案:真正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再次强调必须读杰
10、作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学习策略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深层含意,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1黑塞在文章开头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答:参考答案: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也就是说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11、2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答:参考答案: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3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意?答:参考答案: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4(素养提升)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
12、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呢?答:参考答案:享受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精神(或心灵)追求。任务驱动二分析概括文本思想内容学习策略概括文本思想内容首先要理清文本结构,其次要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整体意义和表达的主旨,进而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5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答:参考答案:(1)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2)原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以个性或
13、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6(素养提升)黑塞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答:参考答案:不矛盾。作者所主张的“精”读,是指对待经典的作品而言,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的品位和个性需求,只有读过了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是否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博”读还是很重要的。任务驱动三仿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30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