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 江津 第五 中学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不辱使命 导学案 答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22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4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教材助读一 资料链接1作品资料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
2、2万字。上接春秋,下接秦并六国,记事约240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这本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2背景资料战国末年,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
3、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君子”。而唐雎则是当时诸多“士”中之一。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国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二 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理清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开端)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
4、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高潮)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结局).预习自测一、初读文章.我的疑问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第二学习时间 新知探究案 .学始于疑- 我思考 我收获一、整体把握(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甚: 虽然:唐雎不辱使命 辱: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逆: 轻:长跪而谢之 谢: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听:岂直五百里哉 岂: 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尝:否,非若是也 若是: 请广于君 广: 大王加惠 惠: 2. 疏通课文
5、大意,试翻译下列句子。(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5)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9)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二、深入探究(理解内容)1文中秦王和唐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62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