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 育才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10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重庆育才中学高2023届2021-2022学年(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21.1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当代世界,一方面文化多元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强势文化往往可以对弱势文化发生主导作用。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中保持住特色,就需要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营养。因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性与精神诉求
2、,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文化自觉的目的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这一深刻问题。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是有子有孙的。它靠一个个人在他们生活中表现、改变和发展着。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当深入到生活中去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所以,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应该关注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当一个人对某种文化了解、掌握并认同以后,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会发生改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
3、辩证法,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他的文化范式,同时一个人的文化范式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下我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与意义:第一,从精神层面来说,这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美好,从而引起国人重视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找到中国人的信仰与精神归宿。第二,从实践层面来说,通过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进而构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化不是空洞的,它也需要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语境,而这最好的土壤和语境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些经常在红楼梦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诸如对诗、焚香、品茗、弹琴等生活场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当下的生活中,这可谓是一种具有中国
4、特色的生活方式。这种中国范儿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在日趋同化的全球社会的背景下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中华民族的标记或符号。总之,我们应借着文化自觉的东风,让中国文化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既能与异文化和谐交流,又能保持住自己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让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摘编自张新科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材料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文化蕴含
5、的义利观有助于遏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私利化倾向。在义利关系上,传统儒家倡导“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传统宗法社会,义利观根植于小农经济形态土壤中,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重义轻利”“以义抑利”的倾向,没有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为指导,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在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主张义利统一,有利于规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利化倾向,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新的发展内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涵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传统儒家强调“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宗法社会虽以家为本位,但注重将以血缘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扩展到社会中,仁义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它也是社会价值。孔子讲“仁者,爱人”已经由血缘关系延展到“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中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观念都体现在社会维度中,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提供价值支撑。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人类正共同面对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诸多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7、世界人民共同协作。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动着“和”的基因,始终崇尚和平、和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存在共同利益,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博施众利”,秉持正确义利观,主张互利共贏。西汉时期开辟了联结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新时代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积极发展与沿线各国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主张人与万物平等,构建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价值参考。(摘编自史焕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删改)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代代相传,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存在于
8、人们日常的行为和意识中,并通过人们的生活得以表现出来。B如果越来越多的国人真正热爱中国文化,并且投入到有中国范儿的生活中去,那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愿景就可能实现。C中华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对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进行创新性发展,可以较为全面的展示传统文化的价值。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维度出发,既体现了人民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全面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当代世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便可保持住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有利于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B文化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一个
9、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范式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决定、彼此促进发展的关系。C当国人信仰缺失、精神没有归宿时,可以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重拾信仰,找到精神归宿。D“以义抑利”等义利观,根植于小农经济土壤中,使得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其实是一种历史的落后。3.下列有关材料中举例论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列举费孝通对文化自觉的看法,意在引出当今社会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一问题。B文章以红楼梦中对诗、品茗等为例,证明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将使我们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国家特征。C文中列举孔子讲仁的内容,阐释了仁义在传统社会中已突破血缘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
10、、法治的社会提供支撑。D由文中列举的古代丝绸之路与新时代“一带一路”构想可以看出,我国一贯秉持正确义利观,坚持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和谐统一。4材料一在论证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5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进行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怪人老何鸿鸣文本一:老何年轻时曾留学国外,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是辛亥元老,民国时在江南某省任民政厅厅长。当时全国开展新生活运动,省主席积极响应。这天在省政府大会上,省主席口若悬河,大讲特讲树新风、勤政廉政,同时提到了民政厅:“民政关乎国民生活
11、,一定要做表率,要讲究礼义廉耻,不要有贪污现象,要带头廉洁。”话里话外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民政厅贪污腐败似的。这时老何站起身来,一脸认真,大声应道:“主席教训极是,更感谢主席提醒民政厅一直廉政为民。前几日主席岳母来省城省亲时,游玩山水,花费大洋一万,夫人曾找我报销,被我严词拒绝。由此可见,民政厅原则性极强,请主席放心。”一席话说得众官员大惊失色,省主席也尴尬无比。省主席夫人听说后,异常恼怒,好你个老何,真把自己当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了,从此对老何记恨起来。正好有被老何裁减下来的民政厅不良官员,举报老何贪污,夫人借机鼓动省主席,派人去民政厅调查老何。调查人员在民政厅折腾了好几天,也毫无结果。老何大怒
1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本来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却被省政府怀疑,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耻辱。既然这样,我又何必贪恋此官位!”于是要求辞官回家。这老何真是有个性的人,离开省城前一天,还在民政厅大门上贴一告示,上书:“本人任厅长三年,处理事务无数,现已辞官回乡,如有对不起百姓之事,请尽管唾骂举报。”告示一出,立即惊动了省城百姓。第二天早上,老何偕夫人辞官回家。在去东城门的路上,老何忽然感到有一缕阳光刺眼,原本出现在东北方的太阳,怎么跑到了南面?老何仔细一看,阳光是从街道南侧一面镜子上反射过来的,这才发现,在他出城的街道两旁,居然有很多人家门前,放一方桌,上面摆有一碗清水、一面镜子,旁边站着全家老少
13、,在默默为他送行。老何异常感动,冲父老乡亲大声说道:“为官一地,大家认可,能得清水明镜送行,我心甚安。”于是含泪拱手作别。老何走的是水路,沿长江回老家。船行一日后,忽被前面几艘大船拦住,并把老何的船拉到岸边。几十个身带刀枪的土匪冲上了老何的船:“要钱要命,由你选择!”土匪们大声吆喝。老何一看,是一帮土匪,毫无惧色,冷笑道:“本人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并无积蓄。”土匪们自然不信,一个土匪头目模样的人说道:“你当官多年,没有捞钱,我都不信。听说省城百姓清水明镜为你送行,我觉得是谣传,所以和兄弟们打赌。如果我赢了,不但劫财,还要你命!”说罢哈哈大笑,似乎是稳赢无疑。老何淡淡一笑,反问道:“如果你输了,
14、又将如何?”土匪头目豪气冲天,大声道:“如果我输了,愿意承认你是清官,跪送你三十里水路。”说完撇嘴哼了一声,一脸嘲笑的神色。于是土匪们开始搜船,一无所获,又打开老何的行李,见里面只有一些旧衣物和一大捆书。从何夫人身上,也只搜出几块大洋。这时一土匪发现了一个画轴,大叫:“这里有名贵字画。”土匪头目接过来打开,原来是一书法,内容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书法落款名字却是老何。土匪头目也是识字之人,看着那笔走龙蛇的书法,居然念出了声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老何不动声色,只是冷眼睨视,默默地看着土匪头目。土匪头目脸色渐渐由白
15、转红,大声喊道:“你别用那种眼光看我,老子也是个爷们儿,说话算数,吐口吐沫都是钉!”说罢冲众土匪一挥手,带众土匪跳入水中,将老何乘坐的船推入河道,放其通行。(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文本二:在许多小说塑造的人物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怪人,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怪诞的言行,但又不同于精神失常的“傻子”们,他们基本具备正常人智力和情感;他们大部分的生活是常态化的,但某些行为却又偏离了正常轨道。之所以说他们是“怪人”,那是我们以“正常人”的眼光,以人的“正常”言行为标准,来衡量和评判小说中的人物。“怪人”总是游离于自然和社会之间。一方面,他们渴望融入社会,但社会并不认可也不能完全地接纳他们;另一方面,“怪人”们
16、又表达对自然世界的无比亲近和热爱。“怪人”们往往具有未泯的童心和善良的性格,正义的精神和忠贞的情感,归隐与消极中的向往和追求。“怪人”形象无论是作为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能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表现主题并彰显作者的人文思想,是作者对物欲俗众的否定和精神图腾的呈现。看“怪人”形象时,我们会感到一丝并不轻松的轻松,也会产生一种并不快慰的快慰。(摘编自程大立艰难生活中的执着追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何当众反驳省主席的一番话令众官员大惊失色,是因为大家以“正常人”的眼光,以人的“正常”言行为标准来衡量老何。B.老何贴告示请百姓唾骂举报,百姓却以清水明镜送行,表现了老
17、何深受群众爱戴。C.老何因为被调查而愤然辞官,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官员的正气、骨气,愤而辞职也表现了他心灰意冷,不愿意再为百姓做事的颓唐。D.小说塑造有口是心非的官员,是非分明的百姓,讲义气的土匪,正直的老何等众生相,构成了一幅颇具真实感的社会画卷。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脸认真,大声应道”一段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写老何反驳省主席的“教训”,强调民政厅的勤政廉政,也是对省主席的讽刺。B.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如土匪搜船、搜行李,发现“名贵字画”,却是老何的亲笔书法并最终将其放走,主要表现了民国时期虽治安混乱,但草莽之中也有英雄人物。C.小说善于运用
18、侧面烘托。如对土匪头目的一系列描写,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传奇性,也烘托了老何的清正廉洁。D.“荷花”在文中有重要作用,它象征老何为官多年“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同时也是老何清廉为官的写照。8. 该篇小说内容通俗易懂,同时也“古典味儿”十足,请你在文本一当中找出具有“古典味儿”的内容(4分)9. 文本二中说“看怪人形象时,我们会感到一丝并不轻松的轻松,也会产生一种并不快慰的快慰”。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范增论苏轼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
19、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
20、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
21、人杰也哉!注卿子冠军:即宋义,为楚军统帅。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即后文的义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B.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D.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辞官归乡的
22、婉辞,“致仕”“悬车”等词与之意思相近。B.易诗属五经。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中庸五部儒家经典。C.弑,古时称臣杀君、下杀上、子杀父母。与之相似的“戕”特指他国之臣杀害本国君主。D.高帝,刘邦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该文层层推论,一环扣一环,有很强的逻辑性,如:由义帝之明推测项羽之杀宋义,义帝必不能堪,又推测义帝必杀项羽,项羽故必杀义帝。B.文章引述易和诗中的话,意在表明范增如果能见微知著,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就应该离开项羽了。C.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反诘句,多用感叹句。冷静的理性思
23、考与热烈深切的赞叹、惋惜相结合,使文章笔调变幻无端,抑扬顿挫之至。D.全文主要在论述范增离开项羽是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批评了项羽的不知人,不善任。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14.苏轼对范增有怎样的评价?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别匡山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匡山:指四川彰明县(
24、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颈联中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C.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16.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雍也中,孔子盛赞颜回,因为“一
25、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精神追求也反映在论语十二章的“_ ,_ ”句中。(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用两个比喻“_ ,_”,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有四端的人们都应该去扩大充实它们。(3)老子四章中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有无”的句子是_ ,_。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们常说乡土是精神的原乡,但另一方面又很难_,在工业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早早_了与乡土的联系。我们的孩子只会隔着电脑屏幕“偷菜”,却分不清四季时令;虽然会弹奏贝多芬的田园,可是却从不曾体会那份宁静与安逸;只知道名校投行,却丝毫不了解一直默默滋养他的乡土中国,那该是一件
26、多么可悲的事。我们总说良好的教育是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殊不知这个视野应该是双向的,不仅是向上的,是上海纽约,是国际的,是先进的,( )。只有双向的维度才能构建完整的视野,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发现更多的可能,才不会在一味努力向上的过程中迷失、挫败,不会因为那些所谓的唯一目标而让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从这个意义来说,作者有意识地在文学的世界里为孩子_完整的世界,这既是对过去和故乡的追念,又是_给未来的人性人情,在实践儿童文学本土化的同时,也让文学自觉地归依和生长。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言行一致 切断 创造 呈献B. 知行合一 隔绝 创造 呈现C. 言行一致 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6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