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高三语文复习课:《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38763
  • 上传时间:2025-10-28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9.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资源描述:

    1、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教学设计班级高三(6)班授课人周耀山二次备课考点文言文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编写人周耀山考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2.积累虚词“而”“何”的意义和用法。3.通过实例巩固“而”“何”的意义和用法。导入文言文中,除了实词之外,还有一批数量可观的虚词。虽然叫“虚词”,但它们的作用可不虚。古人说“之乎者也焉矣哉,用得不错是秀才”,最为著名的醉翁亭记中其中一段(PPT):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2、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全段共134字,其中虚词和半实半虚词(下加圆点的字)为48字,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如果大家把虚词去掉了读读试试看,甚至不成文。可见文言虚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又因为语言环境不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也会不同。因此,也就要求我们掌握基础之后,能够灵活机动,学会推断。今天我们就来集中学习文言虚词。重点知识讲解一、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近年来,高考文言文考查并不是漫无边际的,2009年考试说

    3、明明确了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范围,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到底怎么学习呢?1.通过例句熟悉这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正确的方法灵活运用这些虚词。3.必须加强文言文阅读翻译练习。重点例题解析三、方法探究(一)语境推断法让学生自读核按钮P97“解题指津”部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紧密相关的,用法(常常表现为词性)不同,其意义必不相同。所谓“用法”,通常就是指虚词在某一语境中所处的语法地位和表达作用,用法不同,常常决定其意义不同。1.分清实词虚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有些虚词,兼有虚实两种用法(词性),需要

    4、分清。如:所。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所+动词”式中的“所”为代词,因动词不同,其指代的意义也不相同,此处为“的东西”。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为固定结构,表原因或条件、手段,在此句中表原因,译为“的原因”。C.得其所哉;各得其所。这两句中,“所”作动词“得”的宾语,是名词,译为“处所、地方”。为。如:A.尚思为国戍轮台。“为”读wi,“替、给”的意思,介词。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读,表被动,译为“被”,介词。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为”读wi,支配“刎颈之交”,动词,译为“成为”。以。如: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为介词,与“物”“己”构

    5、成介宾短语,意思为“因为”。B.属予作文以记之。“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C.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的意思,动词,作谓语。能够区分开虚实,也就区分开了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判断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进而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2.掌握基本用法。即熟悉一个虚词有多少义项或用法。这是作出判断的基础。我们总说要“胸有成竹”,对文言文虚词来说,它的基本用法就是“成竹”,没有这些“成竹”,想做出正确的判断真是不可想象。如:乎。助词。A.表疑问或反问。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当于“吗”。B.表感叹语气。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相当于“呢”C.表测度语气。如:无

    6、乃不可乎?相当于“吧”。介词。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相当于“于”,译为“在”。形容词词尾。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用在形容词“全”之后,相当于“地”。有的情况可以不译。其。代词,又分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人称代词,意为“他的、他们的”,定语。此其所以败也。作人称代词,意为“他”,作“败”的主语。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作指示代词,“那(上面的)”意思,定语。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意为“其中的”,是特指代词,作定语。副词。其皆出于此乎?“其”在动词之前,修饰谓语,意思为“大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修饰“还”,表商量语气,意思为“

    7、还是”。连词。其传之非真也。这个“其”用在假设语气中,是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用在两个分句前,面对两种情况,表选择,是选择连词,相当于“是还是”。助词。霰雪纷其无垠兮。“其”用在“纷”与“无垠”两个谓语词语之间,调整音节,无实在意义。就像这两个虚词,如果不了解“乎”有助词、介词、形容词词尾等用法,不了解“其”有代词、副词、连词、助词等用法,那对具体语境中出现的“乎”“其”就很难做出判断,实在是因为没有判断的依据。所以,要下功夫打好基础,至少要识记熟18个虚词的用法。3.区分单音复音。即要注意一些复音虚词。所以。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

    8、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无乃。如:无乃尔是过欤?“无乃”副词,表推测、委婉语气,译为“恐怕”。何其。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粘襟,何其衰也!“何其”副词,表程度,译为“多么”。得无。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有“该不会、莫非”等意,表推测语气的副词;本句是“该不会”之意。然则。如: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为连词,是“既然这样(如此),那么”的意思。孰与。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表比较,副词,为“(拿)(谁)与(谁)相比,哪一个(怎么样)?”虽然。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为古今异义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虽然”,它是两个词,“虽”为“虽然”,“然”是“这

    9、样”。这些复音虚词与单音虚词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许多复音虚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拆开,如“所以”,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中,“所以”完全与现代汉语不同,表凭借的条件或依据;即便有一些能够拆开,但拆开之后每一个词素的意义与单音虚词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如“无何”,字面上看,好像是“没有什么”,实际上,它表示时间短暂,是“没有多久,不久”的意思。所以,这类复音虚词也需要积累和识记。(二)位置判断法有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夫”字,在句首用作发语词;在句中用作指示代词,或表示停顿;在句末用作语气词。例句分别为“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10、)“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再如“其”字,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其制稍异于前”(指示代词,那)“其融于物也”(代词,它)“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在句中一般作语气副词(表肯定,猜测,祈使等),如“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示祈使,希望)。又如“也”字,在句中多表停顿,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三)语法分析法。所谓语法特点,包括语法标志、语法成分、语法功能。这是推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虚词的语法标志不同,语法成分不同,语法功能不同,那么,它们的意义

    11、和用法有可能也会不同。如“且”:用作连词,它的前后是相同、递进或让步的词、短语、句子。像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康、直”都是形容词,“咳、笑”都是动词,前后词性相同,为并列关系。像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后面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相比,句意上更进一层,表递进关系,为“而且、况且”之意。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前后句子之间是让步关系,有“尚且、还”之意。用作副词,像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12、,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这两句中的“且”都放在动词(尽、偷生)前面,对动词谓语进行修饰,作状语,是副词。在这些例子中,前后词性就是语法标志,前后句子的关系就是语法功能,处在什么语法位置上,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就是语法成分。下面再具体举例分析:1语法标志。即认定某一虚词为什么词性的特征,把握住这些特征,就很容易区分一个虚词的用法。如:所。A.作代词,其语法标志为“所+动词”。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学(动词)”,“所”代人、事、物,为“的东西”。B.作介词,其语法标志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译为“被”。如:若属皆且为(之)所虏。C.作连词,其语法标志为“所

    13、以”。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所以”表原因,意为“的原因”。焉。作词尾助词,其语法特征为“形容词+焉”。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之。助词,作宾语前置标志时,其语法特征为“名(代)+之+动词”。如:何陋之有?作定语后置标志时,其语法标志为“名+之+者(或形容词)。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和“强”为形容词。2语法成分。一个词,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其意义和用法往往是不同的。这一点,只要利用语法分析手段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其。作第三人称代词时,多作兼语、定语。作兼语时,译为“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如:洎牧以谗诛,邯郸

    14、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其”作“惜”的主语,又作“用武而不终”的主语,是一个兼语,用在两个谓语成分之间。意为“他们”。作定语时,用在名词之前,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如: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其”作“度”的定语,意为“他们的”。焉。作代词,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用在“得”之后,代词,作宾语,代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作兼词,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焉”虽然也用在动词之后,但“伏”表趴的行为,与之有关的应该是表处所的词语,所以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于是、于之”;再如:且焉置土石?“焉”放在“置”这个动词之前,对“置”加以修饰,状语,相当于介词加副词,意思为“往哪

    15、里”。3语法功能。即一个虚词在组词成句、组句成群(复句、句群)方面的作用。如:而。作连词,表并列,如:黑质而白章。前后结构一致。表递进,如:拔剑撞而破之。前后两个动词,前一个表行为,后一个表结果。表修饰,如:吾恂恂而起。前一个词为形容词,后一个词为动词,是中心词。表承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句话之间有时间先后之分。表转折,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后词义不一致。表假设,如: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句子表达的意思未成事实。以。作介词,如:秦亦不以城予赵。“以”与“城”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谓语“予”。作连词,表并列,如:归去来兮,请息交

    16、以绝游。前后两个短语结构一致。表目的,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前后两个短语之间具有行为和目的关系。表修饰,如:鸾鸟凤凰,日以远兮。“日”作状语,表修饰,“一天天地”的意思,“远”作中心语,“(被)疏远”之意。于。作介词,表处所,如:大声发于水上。“于”和“水上”组成介宾短语。表比较,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表对象,和“蓝”组成介宾短语;第二个“于”表比较,这第二个“青”是形容词,“于”前如果是形容词,“于”一定表比较,形容词成为介词表比较的语法标志。表被动,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和后面的人组成介宾短语,其中“郑袖、张仪”是施事者,即做出“惑、欺”这一行为者,表示主

    17、语是受事者。则。作判断动词,译为“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后构成判断关系。作副词,状语,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对动词谓语进行修饰,“就”的意思。作连词,表假设,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则”连接前后句意,不一定是事实,“如果”的意思。表承接,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则”用在两个动词之间,表示动作的先后,可译为“就”。表转折,如:欲速则不达。“则”用在两个短语之间,表示语意的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但是”等。课堂训练请完成“即学即练”1-5题。作业布置请翻译下列文段。兵者,危道也。须戮力而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

    18、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参考答案提示:兵者,危道也。须戮力而(并列)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并列)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假设)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转折)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递进)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修饰)思也。三思而(顺承)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通“尔”)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表肯定语气) 。小结反思事实表明,从语境、位置和语法等方面,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出分析,都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面对虚词题时,如果既有扎实的基础,根据语法特点加以分析,又能够透彻地分析虚词所在的语言环境。那么,就应该能够比较正确地推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出正确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复习课:《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76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