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专题 研究性学习 实施 困惑 策略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一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教育部颁发的惜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以下简称指南)指出: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人俭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市高中从2019年9月1日起全面使用俭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高中3年必修、选修
2、课时数各是384个课时,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达到288个课时。依据上述文件精神,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课题或项目研究为载体的,以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必修课程,它要求高中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内外的语文现象,并借助汉语言文学这一工具去获取知识和掌握事物规律,应用语文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二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从指南和计划(试验修订稿)的实施要求以及当前的实施情况来看,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其实就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或者说是目前高中科任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
3、困惑。(一)288个课时应如何分配给学科指南颁布6年多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得到介绍和推广,但很多地方的一些做法不能令人满意。一些学校把精力都放到搞轰轰烈烈的对外活动、展示和宣传上,只是少数年级或少数学生参与,有的只是在一年时间内(而且往往是高二阶段)在年级主任或者班主任的要求下做l-2个所谓的课题,最后在年级或者学校内公开展示或评奖就算大功告成。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每一科任教师都应该有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义务和责任。目前高中学生所接触的课程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可是绝
4、大多数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地点、任务和人员等都没有落实到科任教师头上,没有落实到学科教学的课时和计划中,仿佛成为班主任一学年甚至两学年里搞的一个政治性活动,不少学校干脆不搞。笔者认为:这288个课时应该分配给各学科,纳入学科阶段教学的整个计划中。粗略算一下,像语文这样的学科,整个高中阶段应该需要30个研究性学习课时。(二)研究性学习由谁来评定和打分研究性学习学分在新课程设置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学生在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课中至少达到6个学分,才可高中毕业;而作为必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就高达l5分。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自的必修学分也才lO学分。我们千万不能把研究性学习评分依据和
5、内容等同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它们也有各自的学分。问题是:学生的这个成绩由谁来评定?是学生同伴吗?是师生结合评定吗?由谁来组织实施,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如果是班主任,那么他(她)怎么来判断学生各自专题研究的含金量?目前学校并没有专任的班主任,所有的班主任也都承担着-f教学任务,或者说也只有在本门学科教学中他(她)才是一个相对的专家。如果学生选择的课题不在他的学科范畴之内,他(她)该如何科学认定呢?笔者认为:由于各个学科教师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都应承担起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研究和结题的工作。这个学分应在各学科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评定。指导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
6、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话虽不错。似乎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很难落实。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应该明确操作的主体。如果指导教师不能参与到评分的体系中,不能作为评分的第一责任人,必然导致研究性学习走过场,收效不大。(三)研究性学习怎样评定和打分15个学分怎样分配给学科?落实在语文学科上应该是多少分?语文必修科开设时间到高二上学期末结束,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末是选修课阶段,高三下学期是高考复习阶段。作为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应
7、该在什么时间结束?就一个学生而言,在整个高中阶段应该研究或参与研究几个课题?落实到学科上,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应该研究几个语文课题?以上几个问题不解决,科任教师就没法组织评定学分。由于指南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而需要学校、年级、学科教研组加以创造性解决。(四)高考试卷怎样体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定如果高考不考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或者无法科学地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那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为学生查阅资料和综合、灵活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属于“软件”,是隐性的,也许到多年之后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而家长和学校、学生、教师都是现实的,上高中就是要考大学,与其在看
8、不到“成绩的研究性学习上徘徊,还不如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知识学习上来。如果把体现研究性学习水平的考核渗透在高考各学科的试卷中,命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上海、广东已经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全国的全面开设,高考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考查的比重将会有所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非高考科目的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估?如何调动这些科目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高考科目中研究性学习的考试内容如何兼顾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别、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差别?这会不会在学生负担很重的前提下引发新一轮的带有“研究性学习特色”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