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大联盟2014-2015学年新高一开学分班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长沙市大联盟2014-2015学年新高一开学分班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 长沙市 联盟 2014 2015 学年 新高 开学 统一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5年长沙市名校大联盟新高一年级开学分班统一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包括五个大题,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一、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胆怯(qi) 决别 荒谬(mi) 鲜(xin)为人知 苦心孤诣B. 骸骨(h) 荣膺 惬意(qi) 吹毛求疵(c)人情炼达C. 名讳(hu) 凌驾 鞭挞(t) 相形见绌(ch)一泻千里D. 陨(yn)落 诓骗 污秽(su) 玲珑剔(t) 进退围谷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那次长跑比赛中,我班李卓同学首当其冲,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B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
2、的舐犊之情。C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D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营养。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B. 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C. 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D. 语言对于全体成员
3、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和奴隶、百姓,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例外。4. 结合语境,填人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 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ABCD5. 下列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A.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B.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道家文
4、化、法家文化”。C. 古琴曲关雎取材于诗经。D. 京剧单刀会、群英会、华容道取材于水浒传二、文言文古诗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22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5、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从师的风尚。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下:低于。C.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
6、恢复。7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相同 C与不相同,与也不同 D与不相同,与相同8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因而他们还不够明智。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从不同侧面批判了
7、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对于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作者给予了强烈的讽刺。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分)(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分)(二)诗词鉴赏(8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1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
8、三)古诗默写填空(10分)13.古诗默写(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3)_,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4)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5)八百里分麾下炙,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6)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7)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8)_,地利不如人和。(孟子)(9)_,抱布贸丝。(氓)(10)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论述类阅读(每小题3分,9分)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
9、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语者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
10、,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纸上的数字按升序
11、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14. 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
12、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C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15. 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C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16.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二)文学类阅读(21分) 放 鸭 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16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