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湖北省江汉平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首发 首发湖北省江汉平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 江
- 资源描述:
-
1、湖北省江汉平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
2、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现如今,抗日题
3、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
4、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
5、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选自201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B“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甚至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C“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6、项是( )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
7、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
8、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
9、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注:更始立,指刘玄登基。明公,指刘秀。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虽都关西 都:建都B莫如延揽英雄 延:邀请C匡等莫能当 当:占据D欲乘机并关中 并:兼并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
10、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 )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
11、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苏轼在赤壁赋
12、中用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感叹与茫茫宇宙相比,人是多么渺小。(2)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分析了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惑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3)荀子在劝学中运用 , 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4)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
13、4)题。(25分) 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
14、是因为路走得多。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
15、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16、“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陶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陶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陶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
17、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他把季陶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
18、供。季陶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
19、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C 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 (2)小说的题目是“鉴赏家”,开篇叙述叶三卖果子有什么作用
20、?(6分)(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6分)(4)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蒋梦麟传 蒋梦麟,1886年出生在浙江余姚蒋村一个小康之家。先后在加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最后获得博士学位。 蒋梦麟深刻体会到“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这种思想反映在他日后在北大的学科布局。他代理北大校务时,十分重视中西结合,文理贯通。要求入外文系者须有国文功底;入国文系者需有外文成绩。把科学概论作为所有文学院一
21、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理科各系则把国文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蒋梦麟对北大的未来有很高的期待。他在1920年就提出北大的目标不能满足于“国内一流”,而是应该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地位。强调学校要将经费节省下来,把理化的仪器、实验室加以提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试验条件。更重要的是,北大不仅要研究西洋已有的发明,且要自己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才可以在世界一流大学中竞争。 本着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构想,蒋梦麟具体实施建立了北大首创的评议会。评议会是校内最高立法机关,会员中包括由教授互选而产生的教授代表,目的是让教授有参与学校治理的机会。 蒋梦麟掌校期间还落实了开“风气之先”的“选科制”改革允许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
22、由选择,修够学分即可毕业,不构年限。到西南联大之时,“选科制”已经十分完善。西南联大学生当年转系十分普遍,比如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进联大时报考的是化学系,后来改读物理。 1928年,蒋梦麟接替蔡元培出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大学院改为教育部,蒋梦麟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作为研究教育的专家,蒋梦麟素来重视教育普及,很早就提出要随时随地推行义务教育以促进社会之进化;随时随地扩充职业教育、补习教育以增加经济之能力;推行大学及专门教育,以养成促进社会进化增加经济能力的领袖人物。 七七事变爆发,北大与清华、南开组建联合大学,先设长沙,后移昆明,是为抗战时期闻名国内外的西南联合大学。当时还有
23、一个西北联合大学,也是从北京迁出去的几个大学联合起来的,但是它们内部经常有矛盾,闹别扭,终致不欢而散。反观西南联大,以学校的历史及校长的资历而论,蒋梦麟应该居于领导地位。但他坚决主张不设校长,实行常委负责制,共同主持校务。大政方针实行合议制,而蒋梦麟主要负责对外,校内的事务基本不管。蒋梦麟就此常说: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每遇到校际纷争,蒋梦麟总是耐心地劝大家容忍退让,以大局为重。亲历其境的联大教授叶公超感慨地说,在整个抗战期间,大后方的高等教育没有中断,联大能够善始善终,且能为中华民族继续培养人才,蒋梦麟竭尽全力维护联大团结的个人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抗战胜利,蒋梦麟离开了服务20年的北大,受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176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