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之 课文剖析(1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之 课文剖析11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教案 课文 剖析 11
- 资源描述:
-
1、11.咏物诗四首课文剖析子 规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前两句,写杜宇化鸟,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悲凄的感情。“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表现冤恨之深。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后二句对此传说提出质疑。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地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
2、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葡 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葡萄的新茎还未长满,一半还干枯着,高高的架子上乱七八糟地倒在那里需要修复。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前两句,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你若想得到满箩筐的马乳葡萄,那就莫要推辞添加竹竿进行修复,使得葡萄的藤须攀引竹架生长。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
3、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后二句,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却缺乏品格,池中的荷花静洁高雅却少了些许情感。妖:艳丽、妩媚。格:品格、气质。芙蕖:荷花。净:高洁。少情:缺少情趣。 前两句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溱洧有句 “赠之以芍药”,所以宋代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但至唐,牡丹始贵,芍药地位渐不如牡丹,刘禹锡此诗也认为其格调不高,即“无格”。至于“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静,或孤芳自赏,故此诗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 唯有牡丹
4、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国色:古代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以此比喻牡丹,写出牡丹姿色远远在诸花之上。动:轰动、惊动。 后二句正面写牡丹。“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真”字加强语气。如此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唐中书舍人李正封有咏牡丹名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小 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小松刚出土,小得被淹没在路边的野草里,可现在它已超过了蓬蒿。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即埋头,寓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