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 报任安书 (学案二) WORD版缺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 报任安书 学案二 WORD版缺答案 浙江省 金华市 曙光 学校 苏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三 专题 学案二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报任安书(学案二)一、 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第三、四段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通假字、和一些虚词的用法以及意义。2、 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3、 积累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式。二、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落实并巩固。三: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通过对文本第四、五段的研读,完成以下问题。1、 解释下列词语(1) 激于义理: (2)去就之分:(3) 沉溺: (4)隐忍:(5) 文采: (6)倜傥:(7) 修列: (8)大抵:(9) 舒其愤: (10)垂空文:2、 第四、五两段中引用了古代那些仁人志士的例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3、 作者引用这些例子的目的旨在说明什么?4、司马迁在对于个人荣辱观的思考上有着过人的见解,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着写下你的想法。自学自导(二)研读课文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1、 解释字词(1) 窃不逊: (2)放失:(3) 稽其成败: (4)凡三百篇:(5) 究天人之际: (6)会遭此祸:(7) 愠色: (8)尝前辱之责:(9) 虽万被戮: (10)通古今之变:2、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尤其是当他“会遭此祸”之后,他是怀着如何的心情的?请试着分析这样的情感,并说说你的感想。自学指导(三)研读课文第七段,回答下列问题。1、 解释字词(1) 负下: (2)下流:(3) 虽累百世: (4)垢弥甚尔:(5) 身直为闺阁之臣: (6)自引:(7) 以通其狂惑: (8)剌谬:(9) 雕琢: (10)曼辞:2、 本段中,作者说明难以按照任安的劝告去“推贤进士”的原因是什么?3、 作者反复宣泄自己因“李陵之祸”而受到侮辱的一腔悲愤,在语言上是否显得累赘、繁琐?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试着说明你的观点。(四) 当堂训练翻译下列句子:(1)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431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