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红学学者派别介绍俞平伯.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学 讨论 名著 导读 红学 学者 派别 介绍 俞平伯
- 资源描述:
-
1、红学学者、派别介绍俞平伯俞平伯(19001990)著名红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一级研究员。邓绍基俞平伯,名铭衡,字平伯,以字行。浙江德清人。曾祖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6岁入家塾读书。1915年入苏州平江中学求读。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受1917年陈独秀、胡适发难“文学革命”的影响,1918年开始发表新诗,并加入“新潮”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积极投身于运动。同年于北京大学毕业。自1920年起,先后任教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大学。1945年加入九三学社。全国解放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为校务委员会委员。1953年调入中国社会
2、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前身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为研究员。俞平伯是“五四”以来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之一。作为一位作家,他的诗歌与散文卓有成就;作为一位学者,他博学宏通,著作等身。俞平伯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和他的创作活动一样,都是在当时时代潮流影响下开始的。他自1921年开始研究红楼梦,就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领导人物为了提倡白话文学,为了反对传统的文学偏见,把小说、戏曲提到文学正宗地位并加以推荐和颂扬有关;他于1923年在上海大学讲授诗经,从而开始作诗经的研究,也同当时批评传统经学偶像的文化风气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孔家店”,也就必然要清算同传统文学观点密切相关
3、的前代儒家对诗经的研究,尤其要批评对传统文学观点影响极大的毛诗序。因此,20年代初期出现的诗经研究“热”,正是“五四”文化批判精神的延续。俞平伯读诗札记中对字义训诂与引申持严格的态度。他还把当时释诗中出现的训诂、考辨上的偏执与武断同当时“疑古运动”的特点联系起来考察。俞平伯认为疑古运动作为“一种新的反动”,“又很容易矫枉过正”,所以他认为应当力戒片面和极端。从俞平伯的诗经研究文章,我们既可发现它们具有“五四”文化批判精神,又可见到一种科学的治学态度,这两者都是十分可贵的,因为它们既与当时专以国故为纯金的守旧观点划清了界限,也与只视国粹为败絮的虚无观点划清了界限。俞平伯早年在大学开设“词课”,1
4、924年就开始发表论说诗词的文章,30年代出版读词偶得,40年代出版清真词释,到50年代末期选注唐宋词。在词学研究,尤其在词学的“批评之学”方面,卓有功绩。词学发端于宋,清代大盛。俞平伯对前代词学著作有吸收、有借鉴,他与前代词学家的最大不同是始终坚持词的本体批评。王国维写于清末的人间词话正是清代词学中的“批评之学”的代表作。而俞平伯则是继王国维之后,在词学批评上有着重要建树的词学家。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上的成果很多,举凡考证、校订和批评,都有涉及,他的论著使他无愧于蜚声中外的“红学”家。从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来看,他在20年代刊布的红楼梦辨尤是十分重要的著作。“五四”以来的学人大抵把胡适、俞平伯视为
5、新红学的代表人物。由于新红学的特点是考证,因而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考证。当然也涉及红楼梦思想内容的评论,但那不是主要的。如果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问题上,那末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即使胡适那篇文章也涉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问题,但与俞平伯的论说角度不同,当时刘大杰在致俞平伯的信中就认为:“胡适之先生是从外面书上的考证,先生是从内容的研究,证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决不是一个人做的”。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举出大量内证并结合外证,考定后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书中还举出前八十回的内证来考
6、索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内容,同时根据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语,考索另一个续本的内容,后来随着脂砚斋重评本的发现,证明俞平伯所考非是另一个续本而是曹雪芹原本的内容,因此实际上也就是钩沉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来所说的红楼梦探佚学的基础。红楼梦辨又是红楼梦版本学的开端著作之一。1954年俞平伯在受到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之后,继续坚持红楼梦的研究,完成了红楼梦流传史上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他又对红楼梦版本发表了许多精当的见解。他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作为新红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俞平伯,与胡适有一个重大不同,那就是他不像胡适那样,把文学研究中的考证方
7、法绝对化。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一个“自叙传”说。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也曾有过“自叙传”的说法,但在红楼梦辨出版后的第3年,即1925年,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叙传说”。当时胡适把他在小说研究中应用考证方法,不仅说之为“科学的方法”,“历史的方法”,而且几乎翊之为惟一正确的方法。俞平伯则不然,他说:“历史的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即使精当极了,但所研究的对象既非历史或科学,则岂非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毛病。”这番话的意思就是指出文学研究中可以应用考证方法,但文学作品既然不是历史著作或科学论文,考证的方法的施用也就有限了。如果夸大其词,走向极端,纯以“考据癖”来读红楼梦这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