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赣州市 2020 _2021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扫描
- 资源描述:
-
1、 赣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 B(A项,张冠李戴。“宋代美学”错,应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且忽略了时间限制“中晚唐”。C项,曲解文意。第二段原句是“三教合流的调适,尤其是禅悦之风的浸染,又给宋代士人提供了一种相对进退自如的心理机制。与理性追求和忧患意识的沉重基调相辅的是宋代的仕隐文化与洒落心态。”D项,因果倒置。第四段原文是“宋代的诗文,情感强度不如唐代,但思想的深度有所超越,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陶渊明成了宋代文人审美的理想风范。”)2. C(第三段对比苏轼与陶渊明在退隐上的不同时,
2、意在证明后者是恬淡的真退隐,而前者是无法逃脱又无可奈何的一种排遣。且陶渊明是东晋人。)3. B(于文无据。原文中没有说明白居易的“中隐”人生哲学之所以得到了宋代士人的由衷心仪和普遍崇尚,是因为它解决了进取与退隐的矛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C (“唯一途径”错,文中“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因而是“必要途径”。)5. A(“已构建起了”说法错误,混淆了未然和已然。“2021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同比增长”只能说明“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极具战略前瞻性。”)6.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
3、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国内经济复苏。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找到新的效益增长点,使景区逐渐摆脱对于门票收入的依赖。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干预等方法有效调节客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向时间要效益。在巩固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要扶持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民众在旅程中感悟文化之美。(每点2分,答到3点即得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D( “倒叙”应为“插叙”)8. 岗位认识方面:以前“焦虑”站岗,怕荒废专业;现在觉得哨兵岗位不平凡,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是有正确价值观念的青年。身份定位方面:以前是瘦弱白
4、净的舞蹈学生;现在成长为粗砺强壮的守边老兵,是能在艰难困苦中锤炼意志的青年。 理想定位方面:以前把舞台当作辉煌追求;现在以保卫祖国为理想追求,尽职担当,是将个人理想与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相融合的时代青年。(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其它言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9. 情节结构上,以文题“哨兵北舞”为主线贯穿全篇,用对比手法写主人公从舞者到哨兵的变化过程,使作品结构严谨。人物形象上,文题将“哨兵”和“北舞”这两种身份巧妙地集中于主人公身上,塑造了不断成长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主题表达上,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新理想,尽职担当,在平凡中追求不平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表达效果上,文题将“哨兵”和“北
5、舞”并立,反差强烈,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主题。(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其它言之有据也可酌情得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D11.B(再迁,是指两次升迁,不是“再次升迁”)12.A( “有人嫌怪他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错误,是杜牧自己嫌怪自己,不是别人)13. (1)节度使平常率军留在邢州就食,崤山以西的兵力少,可以乘虚攻取。(“率、山西、袭取”各1分,“留食邢州”句式1分,句意1分)(2) 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少、与善、通、处”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杜牧,字
6、牧之,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被授官做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这时候刘从谏镇守泽潞,何进滔占据魏博,非常骄纵傲慢,不遵守国家法律。杜牧追究责怪长庆年间以来朝廷的处置策略,又失去崤山以东地区。巨大重要的封镇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藩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嫌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几次提拔为左补阙、史馆修撰,改任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他是奇才。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到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认为:“两汉进攻匈奴,常在秋冬两季,而秋冬时节匈奴兵力强盛,母马没有怀胎哺乳,与匈奴交战,所以败多胜少。现在如果在盛夏
7、征调幽州并州的精锐骑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举全歼!”李德裕认为这策略很好。遇到刘稹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皇帝命令各节度使率兵征讨他,杜牧又送信给李德裕,认为“河阳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多里,用一万兵修筑堡垒,截断路口,修筑高墙不与他们交战。成德军与昭义军是仇敌,王元达想报仇雪恨自然会奋勇作战,但不能长驱直入攻打上党,他攻击的对象一定会在西面。现在如果率领忠武军、武宁军加上青州五千精兵及宣润二州二千弓弩手,取道绛州进军,不出几个月,一定会毁灭叛贼刘稹的巢穴。昭义军的粮草,全部仰仗崤山以东地区。节度使平常率军留在邢州就食,崤山以西的兵力少,可以乘虚攻取,所以用兵听说是宁拙于机智而兵贵神速,没有看
8、到巧谋秘计能长久(不被识破的)”。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历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京担任司勋员外郎,常兼任史馆的职务。改任吏部员外郎,又请求担任湖州刺史。过了一年,以考功员外郎的身份担任知制诰一职,升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剖析利害关系特别切中要害。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杜牧因为正直坦率,当时没有谁帮助他。堂兄杜悰历任将相,但杜牧官场受挫不能振作自己,心里郁郁不平,逝世时年仅五十岁。杜牧在诗歌方面的特点是情致豪迈,当时人们号称为“小杜”,来与杜甫区分开。(二
9、)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D(D项第三层抚今,回到现实;第四层追昔,回顾以往。)15. 对凄清萧瑟秋景的伤感之情。首句触目盈耳的凄清萧瑟景象,渲染了词人的悲凉心境。对战斗胜利的追忆体现出忧时伤世之情。回忆了“横戈盘马”、恢复中原的过往胜利,流露了对现状的担忧及获胜的期望。对自己被罢官的归隐之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慨叹。“黯黯长安路”和“江海轻舟今已具”表达了罢官后的失望和归隐之情,“早信此生终不遇”直接表达了词人不被知遇的无奈。对抗金志士无存的感慨、统治者无能的悲愤。“叹息无人付”,有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却没有人可以托付,“悔”的背后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