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首次拆北京内城城墙的是八国联军.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首次 北京 内城 城墙 八国联军
- 资源描述:
-
1、首次拆北京内城城墙的是八国联军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英军从广渠门攻进城后,发现里面还有一圈更加坚固高大的内城城墙。由于一时无法攻克正阳门和崇文门,英军派出一队英属印度士兵沿着城墙寻找突破口。结果,印度士兵在正阳门和崇文门之间发现了专门为进出水而开辟的正阳门东水关。明清北京内城的城墙上有若干水关,其中最大的就是正阳门东水关。它位于正阳门和崇文门之间的城墙下方。正阳门东水关分为两部分,水下部分,为铁栅栏结构,焊死固定,可以通水,并可以阻止杂物进出;水上部分略狭小,为对开木门结构,平时关闭。清末北京城缺水,御河已经干涸,河道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正阳门东水关常年没有维护,非常破旧。印
2、度士兵们跳入河道,砸开了水关下部的铁栏杆,从这里冲进北京内城,直接进入了被围困多日的东交民巷使馆区。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日、德、俄等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定使馆区的四至,南起东城根,北到东长安街,西至东交民巷西口(户部街),东到崇文门大街,是原来使馆区面积的20倍,并允许各国设独立军营。改造东交民巷期间,英国人同时改造了中御河桥南,把两侧堤岸包砖,并安上石栏杆,北御河桥一侧的砖砌小型碉楼城关,变为东交民巷的北出口。不久,正阳门东车站建成,火车可以一直开到正阳门下。为了方便使馆区的外国人乘车,英国人决定改造正阳门东水关。他们刨开水关门上的城墙墙体,在城墙上单开一门,做为东交民巷的南门户
3、。这样一来,从正阳门东站下车的外国人,可以直接进入东交民巷,不但省了不少路,而且也不用受正阳门城门管制的限制了。这是北京内城城墙第一次被拆,也象征着清政府失去了对城市门户的控制。水关门采用外国卷拱式门洞设计,门洞上方的石匾上题刻着英文“WATERGATE”,意为“水门”。水关门卷洞内安装西式大铁门一对,门外设立了西式的士兵岗亭和值房,日常由英国士兵把守。老北京人因为对曾经水关的怀念,都叫这里为“水关门”。水关门虽然也被称为城门,但是它并不在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正式城门之列。1926年,北洋政府将中御河桥以北至长安街一段的御河改为暗沟,路面中间辟为绿化隔离带,仍以原来的东西河沿为通道。1930年代,东长安街北侧南河沿改为暗沟以后,北御河桥也被拆改为马路。抗战胜利以后,东交民巷御河桥东侧路被命名为兴国路,西侧路为正义路。1949年后,两侧统一称为正义路。1965年,因修建地铁,水关门与北京南城墙同时被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