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 4 望海潮 扬州慢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 4望海潮扬州慢 WORD版含解析 新
- 资源描述:
-
1、4望海潮扬州慢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霜雪矍铄烟柳画桥羌管弄晴B.戍角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C.黍离针贬山青水秀三秋桂子D.梳装豆蔻十里荷花破涕为笑答案A解析B项,蔼霭。C项,贬砭,青清。D项,装妆。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云:像云一样茂密的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盈:到处是C.异日图将好景图:描绘D.因自度此曲度:谱写,作曲答案A解析A项,“云”,高耸入云。3.下列句子的停顿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D.念
2、/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答案C解析词句的断句与诗有很大的不同。诗句的断句只有几种形式,而词却不同,句式有长有短,且变化较多。学习时要注意这一点。根据词句的意义,C项的停顿应为“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4.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
3、、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岳飞、陈亮、陆游等。答案D解析D项,秦观和周邦彦以婉约见长。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自古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用“,”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2)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情形的诗句是“,”。答案(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2)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4、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B.“烟柳”后三句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人口的繁庶。C.“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D.这首词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答案C解析C项,“由郊外说到市内”错误,应为“由市内说到郊外”。7.这首词中使用
5、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表现赞美孙何的主旨。解析词中数词的使用,意在扩大词的意境,表现气势。这首词中的数词带有夸张成分,与赞美孙何的主旨相关。(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89题。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
6、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8.下面对用典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
7、无限痛惜之情。答案B解析B项,“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指的是杜牧。9.词人描写眼前所见空城之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一边是昔日的繁华热闹,一边是今时的萧条冷清;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解析昔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等繁华的扬州胜景;今天,“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昔盛今衰,对比鲜明。课时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满分:38分实际得分:分一、课外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9分)虞美人秦
8、观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B.第五、六句写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挽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C.尾末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9、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答案C解析结尾“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意思是就算为君沉醉一场又何妨?就怕我酒醉醒来,而花已凋残,惜花心情无处寄托,要使柔肠寸断了。应该是矛盾的情感,词人以“只怕”二字委婉道出,而不是“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
10、。解析“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写了在乱山深处萦回盘绕的溪边,一枝碧桃盛开,美丽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其中直接描写碧桃的内容就是“一枝如画”,突出了碧桃美丽的特点。由注释可知,秦观才华横溢,然而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不顺,可见词人此时是以碧桃自比,寄托了自己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9分)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即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
11、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与欧阳修的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令人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塑造了年老憔悴、神
12、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答案B解析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4.前人评李清照的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参考答案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解析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从内容上看,“春归”和“人老”构成对比,从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780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