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舟山市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 检测 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舟山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且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主抓的重点任务之一。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超过20个。2015年底至2017年9月,中央环保督察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1.5万人被
2、问责。中国俨然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摘自十九大专访高世楫:中国已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材料二:“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
3、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
4、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摘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材料三:从东西方文明对比的角度来讲,可以更加体现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独特性。东西方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在原始自然观基础上,原始自然观
5、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初始审视,从卡西尔的思想观念中,原始自然观中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体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以及所有的自然物都属于一种生命关系。在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文明形态构成了一种原始自然观,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类的生存需要顺应自然,依赖自然,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发明的人工取火,保存火种,制造石器,骨器等,就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成就,从创造的劳动工具方面来讲,人和其他动物就存在了本质的区别,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但本质上仍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从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的差异性角度来讲,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工具的快速替代、科技的进步,体现出了人
6、对自然的征服观念和行为。但是,从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原始自然观中生命一体化思想逐渐演变为天人合一,具有顺应自然和改变自然的双重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与工业文明时代中天人对立的自然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工业文明的自然观是将自然和社会碎片化,利用技术和资本将其重新组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掠夺、被操纵的一种形态。自然界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从而使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恶化。工业文明时期,人和自然之间由相互依存
7、转变为相互对立,由于对自然任意开发,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形势逐渐严峻。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之间遵循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缓解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摘自金凤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虽没有“生态”一词,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了不违背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生态思想。B. 目前,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面临灭绝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之行。C. 在人与自然
8、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形态不是掠夺、被操纵,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D.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外传统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讲天地人关系的时候,认为三者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B.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C. 生态文明思想是西方环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思想核心是强调对环境的绝对意义上的爱护和保护。D. 无论天人一体、天人对立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对天人关系的有益探
9、索,都有合理的一面。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思想的一项是()A. 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毛泽东)B.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胡锦涛)C.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D. 征服自然的工作是一项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必然受到神的鼓励。(培根)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
10、劳而无获。”习近平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两种思想的理解。【答案】1. B 2. A 3. C 4. 本则材料的观点是“人类应该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作者首先明确了“生态”的内涵和外延,为论证做好准备,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再以易经淮南子和老子的话加以证明。最后指出“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的现实并指出其危险性。论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5. 二者都强调人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贾思勰只讲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
11、想,是一种相对消极被动的自然观。习近平不但讲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还讲到对自然以尊重为前提的开发利用,是积极主动的生态文明自然观。(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亮花格非十二月三十一日夜晚,在紧靠郊区奶牛饲养场的一套普通公寓的三层楼上,诗人程文联在睡梦中被惊醒了,他看见三个蒙面人站在他的床边。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杀死他。一名歹徒随手操起一把吉他,弹了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另一位则径自走到他的书桌前,骂骂咧咧地翻着桌上的贺年卡,还随口问了一句:“我找到了月亮花。嗯?什么意思?”剩下的一位坐在炉边,将那把带血的三角刀指向程文联,命令道:“起来,给我们煮一壶柠檬茶”程
12、文联是汉族人,却在阿克苏地区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他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哈米尔艾买提,做音响师的房东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下午,他宰杀了一头羊,邀请诗人与他们全家一起吃晚饭,程文联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回答说,他现在的心情不适合闻到羊膻腥味“你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房东捏着一只羊角,同情地看着他。“不,”程文联神秘地笑了一下,“应该说,遇到了幸福。”随后,他上了楼。坐在音响师旁边的那个年轻妇女正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说程文联是一个高尚的人。她为有这样一个房客,内心一直“悄悄地”充满感激。因为他能够使日常生活中最乏味的东西都变成奇迹。“他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虽然充满艰辛和肮脏,可还是值得过的。”她
13、在说这番话时,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她的丈夫吃惊地看着她。这天傍晚,房东的妻子去楼上取衣架,看见程文联正专注地照料着一盆花,她问他这株花叫什么名字,程文联就用一种惯常的幽默口吻对她说:“当然是月亮花,知道啦?”“除了月亮、花,也许还有巴赫的音乐,我们不知道他还喜欢什么别的东西。他还写点诗,不过他很少谈论。”房东说,“只要有空,他就往花鸟市场跑。”根据我们的调查,程文联如此频繁地光顾花鸟市场,除了买花还另有企图。用我的同事廖增湖的话来说,是为了去遇见阿依古丽。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他从花铺里出来,遇到了她。她穿着一件宽大的咖啡色西服,白毛衣,黑色的裙裤,在经过她身边的时候,程文联就像遇见一个熟人
14、似的与她打招呼,然后问她能否与她相识。她笑了起来:“我叫阿依古丽,你呢?”“我叫哈米尔艾买提。”“这就是我们的维吾尔族姑娘。”程文联事后这样向我形容那天的情景,“热情,质朴,自然。”他在上海曾无数次尝试着向陌生的姑娘致意,她们不是远远地跑开,就是假装没有听见。只有一位姑娘对他的问候做出了应答骂了他一句“神经病”。程文联与阿依古丽的第二次见面是在一个暖房里。阳光使花房顶篷的塑料膜都散发出宁静、甘美的气息,他们在那些巴西木、剑兰、橡皮树和杜鹃花的小径中行走,没有人打扰他们。她说她是一个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师,她的画室离这儿不远,她问他是不是愿意去看看她的那些画。程文联出于对过分喜悦的敬畏,不假思索地推
15、辞了。他后来一直为此事后悔不迭。在他的一组题为“相遇”的长诗中,交织着悔恨和庆幸的惆怅展露无遗。而在程文联看来,这种惆怅和忧郁的情愫,正是幸福之树上开放的幽暗花朵。那天他们将要告别的时候,程文联买了一盆两尾叶的铁树送给她。阿依古丽淡淡地笑了一声:“艾买提,你不该给一个姑娘送铁树。”不过,她还是高高兴兴接受了程文联的礼物。她还说,但愿他们下次见面的时候,她能够为他带来铁树开花的消息。房东的妻子似乎还记得阿依古丽的容貌:大眼睛,很深,很蓝,睫毛又黑又长。她一共来过两次。一次是和艾买提一道,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还有一次就是昨天。她来的时候恰巧艾买提不在,她就递给我一个信封,让我等艾买提回来后交给他。
16、这天晚上艾买提很晚才回来。我把那封信交给他,他拆开只看了一眼,然后,他这样问我:“你知不知道有一种花”在维吾尔族的民间传说中,有一种奇异的花卉,名叫月亮花,它长在草原、湖边、幽谷和冰山之中,可从来没有人真正见过它。从十一岁开始,程文联带着一架海鸥DF照相机在阿克苏一带的山区寻找月亮花,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南疆。月亮花,是真主的无边恩典,是美丽的魔法的影子,是爱情和黄金的时间,是云朵上的飞鸟。在塔尔寺红色的廊柱下,他从和一个转经的活佛的交谈中知道了他的烦恼,对方曾经建议他去人间寻找,因为凭借佛祖的智慧之光,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那是一九八四年,程文联来上海读书时从那儿经过。“会不会是月亮花?”我问道
17、。房东的妻子想了想,说她记不清了。在阿依古丽的画室里,程文联曾与她谈起过月亮花。她当时略微有些吃惊的样子让程文联眼睛一亮。阿依古丽问他:“我每次去花鸟市场总能遇见你,你是不是一直在寻找这种花?”程文联点点头。“在新疆找不到的东西,在上海能找到吗?”她的语调中充满了自豪。“我几乎就要找到它了。”接下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十二月三十日的上午,阿依古丽来找程文联未遇,在她留下的一张贺年卡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艾买提,我找到了月亮花,你拆开信封就能看到她。第二天晚饭后,我的同事廖增湖忽然提起,已有很久没有喝过程文联煮的柠檬茶了。我们就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郊外的奶牛饲养场。房东老太太给我们开了门。她说程
18、老师正在楼上睡觉。“他经常睡不着觉,如果你们没有什么特别事,就先到屋里喝碗羊杂汤,让他多睡一会儿吧。”音响师和他的妻子也出来招呼我们,我们喝着羊汤,听着房东一家谈论着艾买提的趣事,每人还唱了一首歌。后来,我们在上楼的时候,廖增湖在楼梯口的一张羊皮上捡起一把三角刮刀。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此刻的身份,拉下清一色的绒线帽,遮住了各自的脸。我们一进屋,就看见程文联懒懒地躺在床上,用略带讥讽的目光看着我们,那时,我们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他脸上洋溢着的喜悦,但却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心中珍藏的幸福的秘密:阿依古丽,翻译成汉语,就是月亮花。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一年将尽的夜晚,三个蒙面歹
19、徒改变了程文联的命运,为小说蒙上了悲剧色彩。B. 程文联是汉族人,却有个维吾尔族名字,这为他后来遇见阿依古丽提供了方便C. 阿依古丽接受了程文联的铁树,是因为她已经准备为他带来“铁树开花”的消息。D. 在阿依古丽帮助下,程文联终于找到了月亮花,解开了心中珍藏的幸福的秘密。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非喜欢在小说结构上做文章,他像营造迷宫一样建构他的小说,以此获得一种智力的乐趣,本文的结构即体现了这一创作追求。B. 小说分别以程文联和房东妻子的视角描写阿依古丽不同侧面的美,这样既完整呈现出阿依古丽的形象特征,又避免了行文的单调。C. 小说语言富有韵味。比如“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65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